中国玉雕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19-10-29 浏览 50851 次
严肃的妇好像相比,与现实生活贴近了重要的一大步。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尤其在晚期,玉器在艺术上发生了重要变化,这就是在玉器装饰上出现了现实主义的萌芽。由此可将中国古玉划分为工艺美术和造型艺术两大阶段,其起点是春秋战国,其分水岭是秦汉。

  发展期——秦汉六朝

  萌芽于战国玉器之中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至秦、西汉有了巨大发展,完成了以气韵生动为特点的玉雕艺术品的创作。它的盛期大约200余年(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汉成帝公元年前7年),是玉器史上罕见的。

  秦代玉雕目前尚未发现典型的作品,但从零星的玉雕残件判断,它在体量上远不能与秦武士陶俑相较量,但其艺术含量则堪与秦俑相媲美。

  “汉承秦制”,在玉雕上也构筑了中国玉雕史上一座光辉灿烂的丰碑,为唐宋玉雕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汉代帝王以为可保尸骨不朽的殓葬玉也有了空前发展,其蝉和豚玉质优越,作工简练,寥寥数刀便勾勒出蝉和豚的形象,其神态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藏家称其为“汉八刀”。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时作玉和殓尸玉全面发展的时代。

  进入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9年),是战乱与安定并存的时期,佛教传入,百姓皈依,大兴造像,秦汉现实主义玉雕艺术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

  隋唐(公元581年-907年)是中国中世纪统一的大帝国,它的玉文化和玉器艺术,在秦汉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艺术上注意内心精神的刻画,以突出神似为己任,而又区别于汉。还出现了具有浓郁雕塑韵味的玉雕。重体量、重骨法的玉雕作品比比皆是,佛教进一步与传统的玉文化融合。于阗国玉器工艺也是高度发达,在艺术上、形式上都有所发明,非同凡响,经常向唐帝国进贡玉团和玉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玉器在继承唐代重体量、重神似的玉雕艺术基础上又有了前进。在宋代画院影响下的宫廷玉器多重画理和三远法,比例适当,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玉雕艺术。如果说唐代玉雕是雕塑性的,那么宋代玉雕则是绘画性的。

  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割据东北的地方王国(公元916-1125年),向唐朝纳贡称臣,接受唐、五代礼制、文化,创造了具有契丹风格的玉器艺术。

  金代统治者为女真完颜部,于1115年反辽,建立了金国,同时也创造了具有女真民族意识和描绘边疆生活的玉雕作品。

  鼎盛期——元明清

  元、明、清三代(1271-1911年)都是定都北京的统一王朝。元朝玉器艺术仍在形神兼备的创作道路上前进,仅在作工上较为粗放。明代中期玉器渐脱离元朝作工而出现忽视生活的拟古主义倾向,商品生产盛行,粗制滥造成风,产生了狂放无法、随意碾琢的扭曲现象。

  清代玉器艺术仍沿袭明代中晚期的拟古主义道路,作工上力求工整精致,艺术上、产量上均达到新的历史高峰。清代晚期遭受外侮侵略,国力衰竭,玉器艺术一落千丈。1911年清帝逊位,清代玉器艺术也随之而告终。

  隋唐(公元581年-907年)是中国中世纪统一的大帝国,它的玉文化和玉器艺术,在秦汉现实主义思潮影响下,出现了非常繁荣的局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艺术上注意内心精神的刻画,以突出神似为己任,而又区别于汉。还出现了具有浓郁雕塑韵味的玉雕。重体量、重骨法的玉雕作品比比皆是,佛教进一步与传统的玉文化融合。于阗国玉器工艺也是高度发达,在艺术上、形式上都有所发明,非同凡响,经常向唐帝国进贡玉团和玉器。

  宋代(公元960-1279年)玉器在继承唐代重体量、重神似的玉雕艺术基础上又有了前进。在宋代画院影响下的宫廷玉器多重画理和三远法,比例适当,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玉雕艺术。如果说唐代玉雕是雕塑性的,那么宋代玉雕则是绘画性的。

  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割据东北的地方王国(公元916-1125年),向唐朝纳贡称臣,接受唐、五代礼制、文化,创造了具有契丹风格的玉器艺术。

  金代统治者为女真完颜部,于1115年反辽,建立了金国,同时也创造了具有女真民族意识和描绘边疆生活的玉雕作品。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