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玉雕发展历程
下一主题:元代影青刻花高足杯
此鼎硕大厚重,制作规整,是上海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陶鼎,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不可多得的鼎中大器。从大鼎的口径判断,制作这样一件庞然大物,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困难一定不小。仅是制陶的慢轮盘径至少在60厘米以上,反映出崧泽文化时期的制陶器械和陶工的操作技术,已达到了十分高超的水平。经初步测定,此鼎的容量约有25立升,按一般劳力摄入量计算,一次可解决二十多人的吃饭问题。从中对我们认识崧泽文化晚期的氏族组织形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鼎自新石器时代开始使用,延续数千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炊器。鼎起源于下有支座的釜的连体形式。三足鼎立,下置薪火烧煮食物。从形制上观察,崧泽鼎有釜形、罐形、盆形、盘形、钵形、碗形等;下附的三足也是舌形、铲形、凿形、凹弧形、侧足形、出脊形等。这件大陶鼎出土时已经破碎不堪,经技师精心修复而成。在出土现场附近同一文化层中,发现了鼎下有灶塘的现象,说明陶鼎也有使用灶塘的情况。
鼎的胎质有别于一般陶器,与陶釜一样,使用时经常要在火中烧烤。为了不致烧裂,陶土中需掺入一定比例的介质,以增强膨胀系数。常见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陶鼎中往往掺入细沙、贝壳屑、谷壳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