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蚀刻后纹饰的银化处理
补配件经打磨后,用纯锡铸制而成的罍盖补配件上的错银花纹纹饰所呈现出的色泽与真银的银白色接近,而用红铜打制成的器腹破洞补配件及罍盖顶钮铜环补配件上的错银纹饰则呈现出与真银色泽相差甚远的紫红铜色,因此,必须要进行银化处理。银化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电镀法、上色法和烙镀法,电镀法要使用专业的电镀设备和材料,如电镀槽、直流电源、银电镀液等,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以实施,所以我们没有选用。上银色漆油的方法又因色感和质感与白银相差甚远,我们也没有选用,最后确定选用了烙镀法,烙镀法是用烙铁在红铜纹饰上焊上一层白锡来改变红铜颜色的一种做法,其优点就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效果好。其制作方法是用250w以上的电烙铁将纯锡熔化后,借助助焊剂(松香等)在红铜纹饰的表面牢牢地焊上一层白锡,使原来是紫红铜色的补配件纹饰变为银白色。
三、填补地子
错银铜罍补配件上的错银纹饰制作出来后,由于蚀刻出来的错银纹饰都是凸现在补配件上的,并不符合错银铜罍器身上错银纹饰是与器物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特点。因此,还需要进行填补处理,方法是:根据错银铜罍器身青铜腐蚀氧化后的颜色组成选取各种矿物颜料混合并研磨精细后,再添加进适量的虫胶漆汁和高浓度(99.5%)的无水乙醇,把混合后的矿物质颜料粉调拌成漆泥,然后将补配件表面凹下去的地方填补至与凸起的错银纹饰持平,待漆泥干透后,再用木质纹理细密的椴木炭沾水来有规律地进行研磨,把漆泥和凸起的错银纹饰研磨到平整光滑为止。经研磨光滑后的漆泥此时实际上是充当了错银铜罍器身上己氧化成“地子”的铜质部分,“地子”的光亮度如不足时,可用特制的玛瑙压子进行擦压,使其与原物“地子”的亮度一致,完成错银铜罍残缺错银纹饰补配件的制作。
该错银铜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采用“填补地子法”修复以来,所修复补配的部位并没有出现新的损毁情况,一直都作为重点文物放置在展场中陈列展出,由于残缺部位修补复原效果好,因此,曾多次被国内的研究人员误以为出土时就是完整的器物而选取录入有关的研究刊物,并于一九九三年间被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青铜文物鉴定小组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由此可见,在错银铜器补配件的制作工艺上采用锡材或铜材通过“蚀刻”和“填补地子”这两种方法来代替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是可行的,它非常适合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