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以来,在错银铜器补配件制作的工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在承继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探索出几种较为安全和简单可行、易于推广的错银铜器补配件制作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铸镶法”、“电镀法”、“焊锡法”和“填补地子法”等[2],其中的“填补地子法”最为适合于出土时就已腐蚀氧化极为严重的残破错银铜器补配件的制作,笔者曾运用这一方法成功地修补复原了广东肇庆北岭松山战国墓出土的错银铜罍[3]。
广东肇庆北岭松山战国墓出土的错银铜罍是一件镶嵌有飞鸟和云气等精美错银纹饰图案的珍贵文物,可惜在地下埋藏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出土时罍腹上部靠肩部处已残破有一个长约14厘米,最宽处约6厘米的破洞,破洞碎片已完全腐蚀氧化,洞口边沿有内凹变形现象,罍腹铺首上的一对耳环己压断,罍顶器盖己完全腐蚀氧化,仅在填土中留下有约三分之一的罍盖器形形状及盖上原有错银纹饰氧化后印在泥土中的灰黑色线条痕迹。在修补复原该错银铜罍所残缺的部位时,我们根据需要补配的残缺部位的实际情况,分别使用纯白锡和纯紫铜采用铸制或打制的办法来制作补配件,然后通过“蚀刻”或“烙镀”的方法制作补配件上的错银纹饰,制作出来的错银补配件其效果相当成功(见附图)。下面我们以该错银铜罍的修复为例,将“填补地子法”的制作工艺介绍如下∶
一、补配件基体的制作
1、错银铜罍罍盖补配件的制作。铜罍的罍盖因其具有一定的造型,所以,在制作的方法上,我们是采用铸造的办法来进行制作。在铸造材质的选用上,因受当时设备条件的限制,同时又考虑到下一道错银纹饰制作工序的需要,决定选用纯锡来铸制。用纯锡铸制补配件,其优点就是熔点低,铸造工艺简单,容易操作。铸造要先制作模具,罍盖出土时已完全腐蚀氧化,只是在填土中遗留下约三分之一的罍盖器形印痕,利用这些器形印痕,用石膏浆灌制出形状、高低、厚薄和大小相同的石膏模样数块,把它们拼接成一个复原后的完整石膏模型罍盖后,放置在错银铜罍上经试验符合要求后再用石膏把它翻制成铸造用的模具。纯锡的熔铸温度不高,铸造用的模具可以用石膏制作,并做上铸口和冒口,待石膏铸模完全干透后即可进行铸造,制作出以纯锡为材质的金属错银铜罍罍盖复原补配件来。
2、铜罍罍腹靠肩部处所残缺的破洞及罍盖盖顶的钮环补配件的制作。铜罍罍腹破洞及盖顶钮环补配件的制作是直接使用了厚度、粗细与错银铜罍相同的红铜片或红铜棍经打制而成,方法是:(1)罍腹破洞的补配件是先把稍厚的纸片垫托在破洞处,然后用铅笔把破洞的大小、形状描画在纸上,再剪下纸样粘贴在红铜片上,用铁剪或钢锯把与破洞残破形状相同的红铜片裁剪下来并用钢锉修锉好;盖钮环的补配件是依照要补配的盖钮环的大小尺寸,把红铜棍裁好。(2)将补配用的红铜片和红铜棍放在炉火中烧红后取出让其自然冷却(不要放在水中冷却),红铜经火烧后由于其内部金相晶格结构由出厂时的排列整齐而重新改变为不规则形而变软,就可以用打形锤根据错银铜罍残破口所需的形状在锡制的打形砧上进行打制,打到补配件与破洞边沿自然吻合时为止;盖钮上的铜环打制方法也相同。(3)用砂纸把打制好器形的补配件打磨光滑。
二、错银纹饰制作
1、纹饰制作
错银铜罍罍盖复原补配件及错银铜罍罍腹靠肩部处所残缺的破洞补配件及罍盖顶钮内铜环补配件上错银纹饰的制作是采用了蚀刻的办法来进行雕刻的。其制作过程是:(1)复原残缺部位的错银纹饰。罍盖上的错银纹饰在制作罍盖复原石膏模型前就利用其氧化后留在填土中的三分之一灰黑色线条痕迹来复原成整个器盖的错银纹饰;罍腹破洞上的错银纹饰是参照其周边的错银纹饰进行复原;盖钮环上的错银纹饰是参照器腹钮环上的错银纹饰进行复原。(2)用特种铅笔或油性彩笔把这些复原后的错银纹饰分别描绘在已制好的补配件铜坯上。(3)用起保护作用的磁漆油在底稿上把错银纹饰描画好,并将其它应保留的部位也涂上漆油进行保护,(4)待漆油干透后放进盛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进行蚀刻。购回的三氯化铁是黄褐色的结晶体,必须要用水来溶解稀释,其与水的比例为1∶3,在蚀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补配件的腐蚀情况,随时对掉漆油的部位进行补油,避免因掉漆油而蚀坏了不该腐蚀的部位。在蚀刻过程中为加快腐刻的速度,可使用玻璃棒(不能使用金属棒)来不断地晃动溶液,并适当地用酒精灯对三氯化铁溶液进行加热(控制在60℃~80℃之间),加快电子的转移速度。(5)蚀刻的纹饰达到一定的深度后要立即取出并用清水渗泡冲洗干净,然后把表面的磁漆油清除掉,让精美的错银纹饰凸现出来。
2、蚀刻后纹饰的银化处理
补配件经打磨后,用纯锡铸制而成的罍盖补配件上的错银花纹纹饰所呈现出的色泽与真银的银白色接近,而用红铜打制成的器腹破洞补配件及罍盖顶钮铜环补配件上的错银纹饰则呈现出与真银色泽相差甚远的紫红铜色,因此,必须要进行银化处理。银化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电镀法、上色法和烙镀法,电镀法要使用专业的电镀设备和材料,如电镀槽、直流电源、银电镀液等,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以实施,所以我们没有选用。上银色漆油的方法又因色感和质感与白银相差甚远,我们也没有选用,最后确定选用了烙镀法,烙镀法是用烙铁在红铜纹饰上焊上一层白锡来改变红铜颜色的一种做法,其优点就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效果好。其制作方法是用250w以上的电烙铁将纯锡熔化后,借助助焊剂(松香等)在红铜纹饰的表面牢牢地焊上一层白锡,使原来是紫红铜色的补配件纹饰变为银白色。
三、填补地子
错银铜罍补配件上的错银纹饰制作出来后,由于蚀刻出来的错银纹饰都是凸现在补配件上的,并不符合错银铜罍器身上错银纹饰是与器物的表面光滑平整的特点。因此,还需要进行填补处理,方法是:根据错银铜罍器身青铜腐蚀氧化后的颜色组成选取各种矿物颜料混合并研磨精细后,再添加进适量的虫胶漆汁和高浓度(99.5%)的无水乙醇,把混合后的矿物质颜料粉调拌成漆泥,然后将补配件表面凹下去的地方填补至与凸起的错银纹饰持平,待漆泥干透后,再用木质纹理细密的椴木炭沾水来有规律地进行研磨,把漆泥和凸起的错银纹饰研磨到平整光滑为止。经研磨光滑后的漆泥此时实际上是充当了错银铜罍器身上己氧化成“地子”的铜质部分,“地子”的光亮度如不足时,可用特制的玛瑙压子进行擦压,使其与原物“地子”的亮度一致,完成错银铜罍残缺错银纹饰补配件的制作。
该错银铜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采用“填补地子法”修复以来,所修复补配的部位并没有出现新的损毁情况,一直都作为重点文物放置在展场中陈列展出,由于残缺部位修补复原效果好,因此,曾多次被国内的研究人员误以为出土时就是完整的器物而选取录入有关的研究刊物,并于一九九三年间被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青铜文物鉴定小组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
由此可见,在错银铜器补配件的制作工艺上采用锡材或铜材通过“蚀刻”和“填补地子”这两种方法来代替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是可行的,它非常适合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