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中国玉器分期
下一主题:玉器雕塑的三大流派
(七)杂器 数量不多,但内涵庞杂,可识别的有玉韘(she)、玉马嚼、玉策、含玉等。除含玉外,都较少见。玉韘今称扳指,形似半截壶嘴,背面有一条凹槽,可纳弓弦。正面雕兽面纹,有两个小穿孔。射时套于拇指上,作钩弦之用。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扳指。
上述玉器,大部分年代清楚,按殷墟文化的分期序列,大致可分早、晚两期:早期以妇好墓玉器为代表,约相当于武丁至祖甲;晚期以殷墟西区墓玉器为代表,约相当于廪辛至帝辛。早期玉器的禽鸟和鹦鹉多作站立状,兽、畜、鸟的主纹大部采用双线勾彻手法,晚期的少见鹦鹉,禽鸟多作伏状,纹样多用单线阴刻,早期某些器物(如刀、浮雕玉人)的相应部位琢成扉棱状,晚期的则少见扉棱;早期玉戈形制较大,晚期则较小:早期个别玉器具有“俏色’’倾向,但不典型;晚期“俏色”作品已较成熟。玉器分期、断代的初步判定,使我们有了一个较可信的尺度,用以检验以往非科学发掘出土的玉器(传世品),从而加强了断代的准确性。
殷墟玉器是商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殷代琢玉手工业者的辉煌业绩,其艺术意义不亚于殷代青铜器。以往因发现数量不多,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近20多年来,随着殷墟发掘的开展与深入地研究,殷墟玉器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收藏家的普遍关注,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我们应当发扬这一优秀文化传统,推陈出新,使我国玉雕工艺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