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商代玉鳖探源
下一主题:浅谈齐家文化玉器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新石器时代的玉猪的形象,是其时家猪形象的艺术再现。动物考古研究表明,猪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人工饲养的主要家畜之一,北方、南方地区都有家猪遗骸发现。七千年前的北方磁山裴李岗文化,就有家猪的骨架出土。同时期的南方南京北阴阳营下层文化墓葬用大量猪下颌骨随葬,河姆渡文化出土了刻有家猪形象的陶钵以及陶猪。其后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定居生活的扩大,畜牧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家猪大量被饲养。考古发现大量的猪骨遗骸或猪形艺术品,都是当时较为发达的家猪饲养业的真实反映。
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猪形象,小头、大身,明显是家猪的形象。同时玉猪非写实,而是写意,并为抽象形式,这均表明,家猪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猪正在被神化。猪肉既是人们的主要肉食品,同时养猪又成为人们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成为农业社会重要的经济来源,猪逐渐被演变成财富的象征,并加以崇拜,有关猪的艺术品应运而生。因而家猪的饲养是早期农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进入历史时期,猪成为“六畜”之一,养猪成了基本国策。
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出现的玉猪龙,是早期猪崇拜的最高形式,已将猪视为神加以崇拜。龙形象中带有猪的因素,不能不说明猪在早期农业社会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说明龙的起源与农业文明的密切关系。但猪终究不能取代龙,龙最终升天了,猪还得老老实实在地上,继续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龙成了神,被中华民族广为崇拜。猪虽然最终没有成为神,但作为财富的象征,一直受到人们的厚爱,并在隋唐以前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寓意财富的重要丧葬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