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论中国和田玉文化(九)
发布时间 2021-04-04 浏览 48762 次
能并向陈设、器用领域开拓。但许慎万万没有想到他心目中的神圣的、尊贵的玉器在他死后渐趋变为藏品和商品,这正是和田玉在近代和古代所遭遇的严酷形势与崭新的社会需求。

十一、和田玉是中国帝王心目中的真玉

我国王玉是历史进入阶级社会的产物,但其渊源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大致在距今6000—5000年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这时的玉器中已经出现了还没有王的“巫玉”,其规模与质量不亚于后世的帝王玉。但其不足之处则是还没有应用和田玉。和田玉成为王玉之材料似始于齐家文化至夏商,而大量出现则始见于妇好藏玉(彩图6),此墓玉器和田玉比例已不为少,还有一些地方玉玉器,但从其玉器形饰来看,足以认定和田玉已占据重要地位而成为主流玉材。

我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不仅十分明确而且已有定论。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100余处,所产玉石品种较多,王和公侯不断地筛选品评,在他们眼中的玉不仅有优劣之分,还有真假之别,这是可以理解的,从文献中也可找到只鳞片爪的记载,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天子用全,上公用骁,侯用瓒,伯用埒。”其全、胧、瓒、埒四种玉有何不同?据《说文解字》释:全为“纯玉也”;骁为“四玉一石”;瓒为“三玉二石”,埒为“玉石半,相埒也”。可知古人用玉的品质与其地位尊卑密不可分。

和田玉沿玉石古道向东运输的肇始时间应不晚于齐家文化时期,经夏、商、西周其运输量曰趋增加,充斥内廷,已成为帝王用玉,所云“天子用全”系指帝王用玉均为优质和田玉,胧、瓒、埒应为稍次的和田玉,当然也不排除诸如殉王于琪、瑶琨以及其它某些地方玉。

秦、汉、魏、晋、南北朝对玉的鉴别品评还仍在继续进行,如《墨庄漫录》李淳风论辨真玉云:“其色温润如肥物所染,敲之其声清引,若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此真玉也。”

李淳风所指之真玉非和田玉莫属,东北殉圩琪及东南瑶琨都不具备上述特点。从色、质、声辨别玉之真伪,还见于《拾遗记》、《石雅》,其文如下:

“石崇富比王家,当世珍宝奇异,皆殊方异国所得,其爱婢翔风(或作翮风)妙别玉声,悉知其处。言西北方玉声沉重而性温润;东南方玉声轻洁而性清凉。其言玉声轻洁者,明东南方产非真玉也。”

此西北方玉古称球琳,即昆仑山之和田玉,应为真玉。《石雅》作者章鸿钊指明:东南方古名瑶琨,亦“非真玉也”。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