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形象的神似与抒情
发布时间 2021-04-20 浏览 48799 次
正的根艺美术品不是百分之百的追求再现现实,也不追求极端逼真的形似,而是突出强调作品的神似。根艺美术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而是采用自然根材抽象美的形态来表达生活和抒发感情,客观存在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艺术。极端形似的根艺作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站在根艺作品前,只能说“有点像”,鉴赏者只能从“神似”中领悟形象。优秀的根艺美术作品大都是“似是而非”的,每件都是独特的,都是不能够进行人工复制的(如图牛詹树强作)。

其二,否定反映客观具体形体的根艺作品,也不能具有真正艺术魅力。根艺作品真切感人,并使鉴赏者受到美的感染,是那些具有神似美的艺术形象。在西方现代美术中的表现派,由于片面强调作品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激情,根本就不顾客观形体的存在,而出现了抽象派。他们主张“纯精神的世界”,甚至反对描写客观世界,否定具体的艺术形象,往往把一些几何图形的组合,通过色彩和线条的涂抹与挥洒,来形成作品,使人难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我们有的根艺作者,也有意无意地去摹仿这种抽象派,随便拾来一个根材,只做表面工艺处理,连自己也看不懂所表现的是什么,就成为一件“作品”了。这种否定反映客观具体形体的根艺作品,应该说是毫无艺术价值的。

2.根艺的抒情

凡是成功的根艺美术作品,不仅要达到形似和神似相统一,而且也应该是造型和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形象。这种形似与木雕和雕塑作品的形似是不一样的。细致观看时,可能一件人物根艺作品的身躯缺臂少腿,人的五官也不像真人那样完整、真切、合乎比例,可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欣赏,却有可能使人悟出更加真实、更为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而这种形象不是人为的,是自然生成的,这是木雕和雕塑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根艺美术作品的造型看起来不像,但你越看越像,这们才是好作品。所谓“神似”,一方面是客观对象的生气神韵,一种活脱脱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就是根艺美术家凝聚在艺术形象身上的审美情感。“艺术是以情动人的,感情活动在艺术家的创作和鉴赏者的鉴赏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艺美术家在塑造根艺形象过程中,把感情凝聚在根材上;鉴赏者在鉴赏过程中,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才能发挥根艺美术作品的审美作用。张德和创作的竹根雕“眷恋”和章建华的根造型“维纳斯”两件作品,在形似和神似、造型和抒情相统一上作了较好的处理。“眷恋”表现的是美丽灵秀的琵琶女青春的精神风貌。作者为了既充分地运用这专块竹根的自然形态,对古代人物的发式、脸型和怀抱的琵琶进行了精雕细刻,做到了局部形象逼真,在衣着和形体上则全部运用竹根的自然形态,充分而又准确地表达了美女的身躯形体和古装服饰的优美特色。这一粗细结合,人工和自然雕饰的结合,是作者经过了艺术想象、概括、夸张和取舍,才完成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这位琵琶女美丽秀雅的外貌,而且还使人感受到了她那沉浸在音乐梦幻中的情感世界。作者以自己炽热的感情,通过形体的塑造,把古代琵琶女的精神表现出来了,达到了形似和神似的统一,造型和抒情的统一,从而让人们欣赏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根造型作品“维纳斯”(如图),与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形象有些相似,但这只能说在外形上给人们的总体感觉像维纳斯。这一件根艺美术作品多半是自然生长的根材形态,与世界雕塑名作相比使人感觉有点像,是十分不容易的,就算是了不起的艺术品了。如果作者没有审美的眼光,是难以创作出这件好作品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是表现阿佛罗狄忒既是美神又是爱神的最杰出的雕塑作品。看到根造型“维纳斯”作品,使人们在观察的感觉中,呈现出“米洛斯的维纳斯”半裸的身躯,优雅健康,她沉静的表情中,流露出坦荡无邪、自尊而又自信的神态。她不奴婢,也毫无矫揉造作之心,她的温煦而亲切的美,是纯正而耐看的,根艺美术作品“维纳斯”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是根艺美术家的发现,可见中国根艺美术在艺术上,在对美的追求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既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又不是简单肤浅的外貌摹拟,而是用根的自然形体深刻地表达了古希腊阿历山德罗斯的雕塑杰作的灵魂之美。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