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玛纳斯碧玉
发布时间 2021-04-20 浏览 48591 次
玉原料也有山料与籽料,山料为绿色的块状、棱角状,籽料为砾状或卵石状。碧玉抛光面呈油脂光泽,微透至半透明,质地坚韧。主要矿物为纤维状、叶片状、毡状的透闪石,含量85—95%。碧玉中透闪石矿物晶体极小,多合并成羽片状,组成纤维交织结构或毡状结构。其次有一部分颗粒稍大的针柱状透闪石矿物,占5—15%,无定向分布于纤维状透闪石之间,造成一些玉石的“花”。此外,碧玉还含有多种杂质矿物,主要为铬尖晶石、磁铁矿、钛铁矿、蛇纹石、碳酸盐以及一些金属硫化物。碧玉由于继承了超基性围岩的矿物质,因此富含铁、铜、铬、镍、钛、钒、钴等金属元素,是软玉中微量元素最为丰富的品种。

  新疆玛纳斯碧玉矿在古代就已经开采,历史悠久,清代即已著名。据史料记载早在200余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间,清政府已在玛纳斯设官办绿玉厂。清嘉庆年间成书的《三州辑略》称:“玛纳斯城百余里,名清水泉。又西百余里,名后沟。又西百余里,名大沟,皆产绿玉。乾隆五十四年(1789)封闭绿玉矿,禁止开采。”

《新疆图志-实业志(二)》中对玛纳斯县清水河出产的碧玉曾有一段注文称;“玛纳斯河源清,产玉,故名清水河。玉色黝碧,有文采,璞(引者;即石包玉)大者重数十余斤。又北流百里,入乌兰乌苏河中,多碧玉。清水河之西,乌兰乌苏之东有库克河(引者:又名宁家河),其源出奇喇图鲁山中,多绿玉,旧设绿玉厂。又绥来城西之百余里,曰后沟,曰大沟,均产绿玉。”

 《新疆图说》还介绍:“奇喇图鲁山,在绥来县城南一百八十里,金版玉底。”这就是说河两岸盛产砂金,河底又产玉石,真是“金玉之乡”。

《西域图志》载:“准噶尔部玉名哈司,色多青碧,不如和阗远甚” 。

  清代绿玉厂停止开采以后,多年来原生碧玉矿口一直不为人所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玛纳斯碧玉的原生矿长期埋没在地下,没有开发。据说在1928年前后曾有私商开采玉石,但不久就杳无音讯,1935年,苏联人M..萨依托夫曾在这里进行地质调查,但没有报告发现的矿点。直到1973年,国家轻工业部召开的一次全国宝玉石会议上提出要对新疆的碧玉资源应该早日查清矿源,开发利用。经过新疆地质局五大队(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几次派人进入深山,普查矿源,终于在1973年内于玛纳斯南山一带找到了玉石的原生产地。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就在1974年上马,建起了玛纳斯玉石厂,当年出产碧玉数十吨,供应上海、扬州、广州等地的十多家玉雕厂。同时在玛纳斯县成立了玉雕厂,雕刻仿古炉瓶、花薰、碗、酒杯、手镯、健身球等产品。

  1975年,在玛纳斯河红坑开采出一块750千克的大碧玉,经扬州玉器厂雕琢成国宝级的玉雕“石刻聚珍图”山子,收藏于位于北京复兴门的中国工艺美术馆。这块碧玉原料产于新疆玛纳斯地区,重达一千余公斤,高120公分,宽90公分,厚60公分。雕件色泽碧绿深沉,玉质细润,浑然天成。作者充分利用其天然优美的玉石造型,描绘了我国四川乐山大佛、大足石刻、河南的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等石刻艺术宝藏中的珍品,使四大名山石窟汇聚一石,共融于碧绿的山水之中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