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的根雕—根艺的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1-09-12 浏览 46575 次
异》作者蒲松龄,在故居山东淄博市陈列的文物中,有他自己用树根创作的纸案艺术品。据孔府有关记载,衍圣公孔毓圻曾向康熙帝上贡根雕如意、寿杖等物。清代也有用树根拼接的坐椅(图3:乾隆帝坐椅)。清人顾禄在《桐桥倚桌录工作》中记载:“杖,俗称拐杖……大抵琢取山中榔、栗、楂老干为之,亦有方竹、剡藤为之者,光润可喜。”又据施鸿保《闽杂记》卷记载:“佛面竹,长一二杖,粗及把,节甚疏,每节有一佛面,眉目口鼻皆具,可谓手杖。俗称定光佛杖。”

  现代的根艺

  解放前,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根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宁海、浦江的“柴珠人”雕刻,嘉定、福州等地的竹根创作和树根家具生产逐渐衰落。许多专业艺人改行转业,使这门艺术濒临绝境,后继无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根的艺术在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从事根艺创作的人越来越多,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在1983年《根的艺术》记录影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将这门艺术定为“根的艺术”简称“根艺”,建立了根艺理论学说,使它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全国各地根艺作者和爱好者进行了10年的不懈努力,多次举办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国根艺美术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现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40多个根艺团体,会员遍布各省、自治区、市。根艺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制作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目前,中国根艺美术正以新的姿态,沿着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走向繁荣和兴旺。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