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织毯的程序繁琐而又严格,包含拉经线、按图纸配花色、织毯、修齐长短不一的毛边等工序。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一幅10平方米的地毯,3个织工齐动手往往也需要40 ~ 60天时间才能大功告成。至于和田地毯的八大图案样式,各自都有美丽的名字,如:阿娜古丽(石榴花式)、夏姆努斯卡(蜡花式)、伊朗努斯卡(波斯式),卡斯曼(散点排列式)等,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毯面光泽平滑,毯板挺实不变形。
艾德莱斯绸 绿洲的霓裳
如果把和田地毯比作浑厚的昆仑山,艾德莱斯绸无疑就是轻盈如玉的玉龙喀什河。和田所在的沙漠绿洲并没有太妩媚的颜色,怀着对色彩的渴望,和田女子在节日里大多身着彩装,因为有了艾特莱斯绸,和田不再贫瘠。
艾德莱斯绸是生活的再现,其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期待丰收,于是有了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植物图案;期待富足,于是有了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财富的象征;感恩生活,于是有了采用工具图案的木锤、锯子、镰刀,以及热瓦甫琴、都塔尔琴等乐器纹饰。
艾德莱斯绸上的各种图案都具有强烈的和田地方特色,出于和田“瓜果之乡”的身份,因此瓜果、枝叶运用得最多,图案一般是从上至下按规则排列,如把花瓣、栅栏、热瓦甫琴、耳坠组合为一组,两侧再配以流苏等纹样。
桑皮纸 书写沙漠的皱痕
用桑树枝的内皮造纸在西域有着悠久历史,而新疆的桑皮纸生产也以和田地区为中心。
在和田市和墨路巴什柯革孜巷喀格孜其村8号,沙埋半截的黯淡土坯院内,和田地区最后一位桑皮纸匠人还在制造这种造纸术中的活化石。桑皮纸呈淡褐色,工艺讲究的呈半透明状,很薄,10元/ 张。
用炭笔在纸上素描一定很有质感,如果用来包书就太可惜了。尽管桑皮纸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市场对皮纸的需求并不多,偶有人光顾买走几张,也是希望能帮助老汉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买纸后你可以在土墙上那堆贴着中外签名的桑皮纸里,添入自己的手笔。
和田宝藏——大河沿、红白山
大河沿、红白山都是这些年来和田沙漠旅游的焦点,它们保存着和田最悠远的景色和最边缘的文明,被称为“和田最后的宝藏”。即便你无法带走什么,领略一下便是“淘”到了最大的宝贝。大河沿村因为沙漠探险者的涉入而闻名。这个十几年前因与世隔绝而声名鹊起的村落,如今每年都有数百名游客光顾,狭长的大河沿村全长180公里左右,这条游线能经过该村的五六户人家,据说现在都是砖房,并且已经通水通电。
红白山也叫麻扎塔格,位于和田河下游中段西岸,和田河和墨玉河在这里汇入塔里木河。麻扎塔格的南山头由红砂岩构成,北山头由白云岩构成,红、白相映,奇丽壮观。山上遗存有汉代戍堡、唐代佛寺和宗教战争时伊斯兰殉教者的麻扎。红白山2006年刚被确立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