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传统的鎏金工艺
下一主题:牙雕品莫以黄白判新旧
玉龙的雕刻历史是源远流长的,据考证,最早是在1971年内蒙古翁牛新族三星他拉遗址出土的玉龙,迄今约有5000多年。该玉龙呈绿色,通高21厘米,形状呈“C”字形,造型别致,为玉器中的珍器。商周时期也出现大量玉龙,春秋战国时期,玉龙更是种类繁多,其主要特征是头如兽形,身如蛇形,身上没有鳞甲;汉代逐渐成形,野兽头、蛇身,头有双角,嘴奇大,拖一长尾巴;隋唐时期,玉龙的嘴角更长,爪子显得臃肿,尾部似蛇,无纹饰,又叫秃尾,腿部有两根阴刻线,显示突出的筋骨;宋代玉龙爪子特长,形态威武,下额上尧,多侧面表现,正面表现较少,眼角与嘴角相并,有时甚至嘴角超过眼角;元代玉龙的爪子有三爪、四爪、五爪不等,但以三爪为多,发毛呈飘拂状,富有生气。同时,腿部有“露筋露骨”的纹饰;明代玉龙的发毛上冲,腿毛较短,另外,龙须外卷,也有向里卷的,呈弯曲状,有风车状的爪子;清代玉龙雕饰特征,头形较明代短而见方,头部发毛杂乱无规律,有锯齿形腮,腿毛较短,制作较呆滞,不见飘拂状,尾部多呈秋叶形的装饰。
总而言之,上面所讲的这些特征,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龙纹玉雕发展的源流历程,另一方面可为如何去鉴定各个时代的龙纹玉雕提供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