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翡翠的皮子不如和田玉那么美,它往往是一层厚厚的生锈的皮壳,要剖开才看得到其中的肉。所以,行内才有“赌石”一说。现在,这个“赌石”的事被说得很神秘,其实这事只在翡翠,和田玉行业内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买翠
机构鉴定踢走假翠
记者:据统计:翡翠近10年来以每年30%的价格飙升,个中原因是什么?
李大康:翡翠升值,应该说是合理的。因为,首先现在只有缅甸产翡翠,老坑开完了,资源稀缺。要不是现在发现新矿,恐怕价值还要高。另外,大家因为文化断裂的缘故,并分不清玉和翠的差别,指鹿为马,以翠代玉,正应了孔子关于“珉玉之分”的讨论,把玉的珍贵价值转移到翡翠身上去了。当然,翡翠作为半宝石的一种,应该享受它受人推崇喜爱的地位。不过一旦人们分清楚玉是什么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翡翠的喜爱,翡翠升值的速度也会有所放慢。
记者:伴随着翡翠热的兴起,造假也大兴其道,可新修订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把翡翠分为A货(天然的翡翠)、B货(聚合物充填处理的翡翠)、C货(染色处理的翡翠),等于变相地承认了假货的合法性,那么应如何辨别真假翡翠?
李大康:翡翠的鉴定比较简单、准确、有效。原因是:一、首饰级别的辉石只在缅甸有,产地和物质结构基本一致,不至于在这个问题上给商家留欺诈的空间;二、它被归入了首饰、珠宝半宝石的系列中,分类、分级都比较科学。因此,翡翠造假很难,只是有人在好的质地里灌进含金属离子的酸,以人工制造颜色,来提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假的就是假的,真不了。不过,这招并没多大用处,只要送到专业的鉴定机构去鉴定,就可以检验出来,这类东西就是大家称为“B货”或“C货”的玩意。你说它是翡翠吗?它是,但却是处理过的翡翠,不是天然的半宝石。没有收藏和佩戴的意义。
记者:我国现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翡翠市场,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翡翠,人们应如何选择?
李大康:我认为收藏珠宝的要领就是永远只藏顶尖级别的东西,因为只有顶尖级的东西才会真正升值。这一要领对翡翠也适用。请你永远记住:价钱不是问题,多贵都不算贵,但必须买到真货好货。这样,哪怕将来人们搞清楚了翠玉之分,你手中的顶尖级藏货也会奇货可居。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顶尖级以下的珠宝,严格意义上就不是珠宝,而是满足大家珠宝梦的下层垫底。它们是一个大平台,只为顶尖级的闪亮登场做基础。如果你为了美观和虚荣,你可以消费一般的翡翠,但如果你热爱珠宝并为了收藏保值、升值,那你必须拥有随时可以出手兑现的好东西。
其实,目前市场上达到顶尖级的翡翠已是凤毛麟角,几乎没有太大投资的空间。眼下不少商场中的翡翠,基本都是新坑的料,都是八三料(1983年发现的一坑),只有种、地,没有好的颜色,这些东西基本不值钱,拿来玩玩好看而已。好多人想买便宜货,想廉价佩戴珠宝,于是买这些低档货。就是这种消费心理让普品有了市场,假货大行其道。
记者:资深白玉专家蒋有儒先生提到和田籽料将会价超翡翠,你认为翡翠的市场潜力如何?
李大康:我认同这种说法。说到投资的潜力,我的建议也是投资真玉。因为顶尖级翡翠匮乏,同时这种料现已没有升值空间了;可和田玉目前升值速度极快,价格在急速回归,但顶尖级的东西碰的人尚少,实际上正是一个大好的收藏时机。
乾隆和慈禧
为何爱翡翠
翡翠进入中国后,极受乾隆和慈禧的推崇,这是不是和异族文化的浸入有关呢?对此,张辛教授认为:翡翠大约只是从乾隆朝开始翡翠饰件大量增多,当年军阀孙殿英盗慈禧太后墓得到大量翡翠制品所作推测。但不可否认的是,清乾隆以后翡翠确实在我国空前流行起来,这当然和异族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日益东渐有关。这里主要是价值观观念和审美方式问题,“我经常说,中国文明是农业文明,四季分明的农业文明,是时间文明而不是像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那样的空间文明,因此中国文化成为一种典型的礼乐文化,重和不重争,重内不重外,重理不重色,重人文而不尚自然。因此,中国选择了玉(软玉、温玉)而不是所谓珠宝(硬玉、寒玉、彩石)。翡翠属于后者,本属于西方珠宝概念之中的东西。”
李大康也认为,翡翠被清朝统治者推崇的原因很复杂,有审美的原因,也有经济价值的原因。但前者是最主要的,因为翡翠这种石头的色彩是相当迷人的,尤其是绿色的翡翠,光彩夺目,令人赏心悦目。满族人与汉族人在性格上很不相同,汉族崇文,比较含蓄;满族尚武,比较率性。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有直观表现力的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