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作品的稀有性也决定竹雕作品的价值,竹雕作品一般流传有序,同类作品出现的越少,越会受人注目。因此,早期的作品和名家的作品往往更受人关注。
第六、雕刻者的名气,有名人铭款的竹雕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普通竹雕高,应多收集名家之作。
第七、作品的来源也是影响竹雕的一个重要因素。经社会公认的文物鉴赏家、收藏家鉴赏收藏过的精品,或者曝光率过高的作品,由于其真伪不存在问题,艺术价值、收藏保值性毋庸置疑,所以一旦现身市场,就会成为交易中的焦点,买家都会趋之若鹜地全力奋夺。2003年最典型的范例无疑是中国嘉德推出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鉴于王老在文物收藏界崇高的威望,拍卖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众多的收藏界知名人士参与角逐,最终全场成交率100%,多件拍品创下同类艺术品最高价,如明代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明代‘浮雕鱼龙海兽纹紫檀笔筒’等,均是来源于王老的收藏。
第八、市场因素,竹雕作品同样是商品,也有地区性、流通性。在拍卖中还要看竹雕作品在此拍卖公司中成交率如何。因此,在交易中竹雕市场的情报是很重要的。
另外,中国民间收藏品的价格定位,是根据比值比价、优质优价、物稀为贵和随行就市等原则来确定的。因此,收藏爱好者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而且还必须了解行情。
纵观2003年至2005年前10个月的拍卖市场,竹雕精品迭出,市场活跃,创造了一批中国拍卖市场的佳绩。结合近几年国内市场的走向,笔者认为,竹雕还有较大的市场运作空间,特别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或是经公认的收藏大家鉴赏收藏过,或是经过著录的作品,将有更大的保值、升值可能,其原因可综合为:
一、中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因此,艺术品的交易还会火下去,竹雕作品也不例外。
二、竹雕作品自古都有文人气息,因此随人们的精神生活品位不断提高,复古之风日盛,鉴赏和收藏风气也日渐浓厚,这也注定了竹雕作品的走俏。
三、有年份的竹雕作品有限,而参与艺术品交易的人还在增加,这就促使了竹雕作品的升值。同时,近现代优秀的竹雕作品也会随之增价。
四、虽然近年来高端拍品价格快速提升,部分拍品价格上扬空间已不大,但大量中端拍品的价位上升仍有很大空间,而竹雕正是处于中端拍品之列,虽然近三年来部分竹雕拍品创造出令人欣喜的高价,但总体而言,大量竹雕拍品的市场价格还是偏低,远未达到理想价位。
五、政府支持民间收藏将会给竹雕市场带来空前的繁荣。
六、众多拍卖公司的参与,加快了竹雕作品的流通,同时也加剧竹雕作品征集的难度。因此,藏家手中的藏品将会随着时间而日长千金。
因此从上述来看,竹雕作品在一定时期内还会是一个投资热点,而且它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明末至清中期竹竹雕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