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毁令一下,有邮人拍手叫好。他们认为,“物以稀为贵”,邮票太多,就打折。现在销毁这么大量,对改变邮市衰景是件好事。
与拍手叫好者相比,在更多邮人看来,“销毁”却并非是件好事。北京马甸邮市邮商张先生有些无可奈何地告诉记者:“刚刚卖的那一大摞邮票,才赚10元,这年头就只赚西瓜钱。邮票销毁了,有什么用?大庄家手上、市场上还是有那么多。况且现在大家都去炒新邮,老邮票根本没多少人玩。邮市要好起来,靠销毁,难!”
“销毁”消息公布之后,邮市中上涨幅度最大的并非“销毁”品种,而是2004年的新邮和2003年的部分品种。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现象充分说明目前的邮市还没有集邮者的参与,而只有炒作新邮的炒家们。而没有集邮者参与的邮市就不是正常的邮市。
所以,有邮人认为,如今邮政想靠 “销毁”撑起邮市实在是异想天开。谁让邮政发行那么多邮票,还不都是为了赚钱。纵观近十多年来邮票发行的历程,新邮发行无非是走进了印量扩容、减量、再扩容的怪圈。正是由于这种发行政策上的严重偏差,直接导致了十多年来国家发行的大量编年票、小型张超过了社会需求,大量沉淀,以至于出现打折票长期存在的不正常状况。集邮者都跑了,只看到炒家在邮市炒得热火朝天,这样的邮市怎么能正常运行,怎么能健康发展。“是政策不让我们集邮!邮市刚好一点,集邮公司就放货、打压,弄得我们都疲了。”集邮者吴先生的一句话道出了众多集邮者心中的痛苦和无奈。
更有集邮者发问:邮政真以为一刀子切下去就能邮市太平,邮人欢呼了吗?被切纸机变成废纸的不仅仅是邮票本身,它们的印刷费、运输费、还有保管成本,这笔账又该算在谁的头上?归根到底,浪费的都是国家的资产。所以,劝邮政不要再为高举“销毁”的旗帜而张扬了。经过1996年、2001年和2003年的三次“销毁”,广大邮人已经清晰地认识到,“销毁”根本就不是挽救邮市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