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按照您的设想,这种展览模式的设计和具体实施后,对其成果,您有何期望?
杨:首先是这次展览的策划时间和最后确定这个模式的时间非常短,可以说在评审会前一天的晚上才确定下来,并即时地请示了文化部有关的领导,请示了艺术司,肯定这个报告,这是事实。其次,我认为此前没有这种模式可以借鉴,所以这种模式的确定,应该是成果之一。再者,它一定是中国唯一的、最高的、全覆盖的,把所有的展览都变成了我们的展览的独特模式,这个模式是最好的模式,这个程序机制是最新的,这个展览由于它的全覆盖性,展出作品的水平和知名度一定是最高的。最后,就是我们办这个展览,在点名的时候,明确地强调了“中国风格”,强调了“时代丹青”,一是对艺术精神的体现,一是要有时间跨度。这里面有在其他的展览里可能没有出现的百岁老人,也可能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四川就有一位百余岁的老人,也有20余岁的新人新作,时间跨度有100年。由于具备了以上4个特点,所以我认为它是任何一个展览都比不上的、是最全面的、最高水准的、唯一的展览。
问:您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伊始,就为画院提出了“五个一”工程,其中有“办一个论坛。”这次您强调提出由此展延伸出“中国美术论坛”的举措,是源于怎样思考?
杨:这个大展必然会伴随着一个论坛,这个论坛就命之为“中国美术论坛”,并可由此分出若干个形式的专题论坛。“中国美术大展”和“中国美术论坛”是中国国家画院的两个重要事件,是国家画院从今天开始的两大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实施“聘一批大家,建一批画室,办一个大展,办一个论坛,收一批精品”五项重要工程工作的全面展开。
关于论坛和大展所强调的“中国风格”分析,我认为“中国风格”就是写意。过去说中国画不科学,引进了所谓科学的美术,我认为这些概念都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民族文化自信的唤醒,无论是科学的美术,还是传统的美术,孰为胜出,最后都将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国的艺术是世界上最高峰值的艺术。
即日起,中国国家画院要按照文化部的高端发展指示要求去建设,使之成为代表中国美术最高水准,制定标准、确定规则,引领和导向中国美术发展方向的美术机构,推动中国美术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美术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同步,并影响到下个世纪的世界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