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鉴定概说
发布时间 2010-05-11 浏览 50222 次
种样式,显示了我国家具的雄伟气派。可以说,腿足的变化足以说明明清两代家具的不同风格。明式家具的腿足除直足外,还有鼓腿彭牙、三弯腿等向内或向外兜转的腿足,线条无不自然流畅,寓遒劲于柔婉之中。至清中期而矫揉造作,做无意义的弯曲,至足端蜕变成长方或正方,往往加上回文雕饰。晚清苏式家具,每况愈下。其常用的造法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至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向内骤然弯曲,至马蹄之上又向外弯出,大至宝座似的大椅,小至案头几座,几无不如此生硬庸俗。明式朴质的风格,丧失殆尽。

很多家具在立木与横木的支架空角处,多运用形式不同的牙子装饰。如椅子的后腿与搭脑的交角处、圈椅的扶手与后腿、桌案的台面与四腿的交角处等,都施以各种纹样的牙子。这种牙子,横向较长的称为牙条,施在角上的短小花牙叫做牙头。除此之外,还有用在衣架,镜架上部搭脑的两侧,名叫挂牙。而施在屏风、衣架等底座两边的牙子叫做站牙,也叫坐角牙子。牙子是家具上的重要结构部件,在结构上主要起承托强固的作用。明清家具在牙子上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差异。明代家具的牙子形式,虽然丰富多彩,但在造型上却比较简练,通常只有壸门牙子、云纹牙子、替木牙子和弓背牙子,不事雕饰。清代的牙子造型则比较繁复,通常在牙子上加上各种装饰,主要有洼膛牙子、五宝珠纹花牙、回纹牙子。夔纹花牙、透雕云纹花牙等,与明代牙子风格迥异。

扶手椅是明清两代家具中重要的品种。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在扶手椅子上的变化,也有很大的不同。明式家具扶手椅的靠背略显弯曲,靠背与椅座的面成100至105度角,座面与地平面之间一般有3度左右的仰角,这是为了就座时方便,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再如明清椅子的搭脑也存在着不尽相同的地方,靠背椅和木梳椅的搭脑中部向上高起的造型要比同类椅子用直搭脑的时代晚。靠背椅的搭脑与后腿上端格角相交,是广式家具的常用做法。如果系广做,其时代多较晚,这是鉴定明清家具的一项重要的方法。又如,明清两代的床榻之间,也因床围子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风格,明式罗汉床的床围子常以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清式往往变为五屏风、七屏风围子。

明式罗汉床的腿足常制成直腿马蹄足,而清式则变为内翻马蹄足。又如凳子,明式凳子仅为方和圆两种,而清式则出现了六角凳、八角凳,还有桃花式、海棠式、梅花式等多种形式,外形也由明时的矮胖变为瘦高。凳面下部清式往往还有束腰。为追求家具轮廓线条的变化,清式坐椅在结构上很少采用明式坐椅的后腿和立柱相连的形式,而更多地采用呈曲线有束腰的结构。

1 2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