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枪炮声中、在敌机的轰炸下举办画展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实难想象,但这是真实的。1942年,列宁格勒曾在广场上举办过音乐会,乐队都由从前线临时抽调的战士组成,演奏的是肖斯塔科维奇著名的第七交响曲(这部乐曲就是在敌人的炮火中诞生的,是一部苏联人民不屈的乐章)。战后,当再次重现这场音乐会的时候,广场上很多把椅子都已经空了,因为乐手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1958年列宾美院的工作室导师И.А.谢列勃良内创作的油画《列宁格勒音乐会1942》,描绘的就是当时这一历史的真实。
自这次特列契雅科夫画廊举办画展以后,俄罗斯每年都要定期举行这一专题的作品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没有间断过。
军事爱国主意题材在战后的艺术创作中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很多列宾美院和苏里科夫美院的学生常常将卫国战争这一时间段的人物与事件作为他们从事毕业创作的选择,就是在今天的毕业生作品展上也还是能经常见到这一题材的佳作。不仅是学生,老师也常常选择这一难以忘怀的英雄主义历史作为创作的内容。1995年在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列宾美院的教授H.H.列宾就创作了一幅《胜利归来》的大型油画,这幅作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大学还没有毕业就上战场的学生兵,随着战争的结束返回了学校继续深造。他们中有很多都成了后来的艺术大师。如版画家А.И.哈尔沙科(1908—1989)毕业时创作了系列作品《保卫列宁格勒》(1947),其中一幅表现受伤的男孩,头部包扎着绷带的4岁男孩根.米库利纳斯,表情痛苦而忧郁,但又不失一个孩童应有的灵气。作品所刻画的形象是被围困中千千万万个饱受战争之苦的普通老百姓的形象缩影,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间这幅作品多次被刊载与招贴,享有广泛的知名度。直到1989年去世,画家的绝大部分创作都取材于二战,享有盛誉的作品有:《自由时刻》、《手风琴手》、《敌人从这里经过》、《侦查》、《纪念》、《集中营的终结》等。中国人民所熟悉的伟大艺术家Е.Е.莫伊谢延柯(1916—1988)在战斗中沦为敌军的俘虏,落入了集中营,在苏联红军的大反攻时获救。战后返回列宾美院,1947年的毕业创作就是反映苏联骑兵在卫国战争第一年的一次成功的奔袭战《多瓦托尔将军》。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他还画有不少这一题材的作品:《战前动员》、《母亲们.姐妹们》、《政委》、《通讯兵》、《五月九日》、《歌》、《红樱桃》、《胜利》等,其中1972年完成的油画《胜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品描写的是二位钢铁般的战士在胜利的一刹那激动得两腿发软,倒了下去。作品不仅有画面艺术处理的可看性,还有发人深省的思考:卫国战争一千四百一十八个昼夜,苏联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刻,于是战士们绷紧的神经一下松弛了下来,倒了下去。
反映胜利这一题材的作品,各艺术家的视角和表现手法都各有不同。Б.В.约干松《194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的胜利节》表现的是欢腾的市民,天空被射灯与焰火映照得五彩斑斓的场面。П.А.克里伏诺格夫的《胜利,占领德国国会大厦》,画面是欢呼胜利的红军战士,背景是弹痕累累的国会大厦。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馆藏作品中也有数张反映胜利的画面。Д.Г奥博兹年柯的《胜利》,画面是高举双拳,大声呐喊的脸上带有疤痕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和红旗。这幅作品传达给观众的不仅是一种力量,我们仿佛还能听到画中人从胸腔中、从骨子里发出的胜利呐喊声。B.B.布洛夫的《胜利的战士》,画面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战士,胸前挂着战斗英雄的勋章,左手上打着绷带,身边放着刚脱下来的被战火烧焦的靴子。手挟着烟卷 ,坐在野外安详地抽着烟,远处部队正在运动,硝烟还没有散尽。整个画面似乎有一处不太协调,那就是翘起了的右脚拇趾过大并带有血色。观众不仅要问,为何如此表现呢?这恰恰是作者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也是画家的点睛之笔,答案就是边上的脚趾部位被战火烧焦了的右靴子。可以想象这位老战士在刚才冲锋陷阵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右脚趾已经受伤,或者是根本顾及不到,当胜利了坐下休息的时候才感到脚趾疼痛了,于是,脱下了靴子翘起了脚趾。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排长,H.H.弗洛基米洛夫,莫西娜工艺美院的教授,1985年创作了一幅大型油画《胜利归来》。这幅作品展现给观众的是带着一身硝烟回到家乡的几位战士与自己亲人团聚的欢快场景:远处是被战火摧毁的建筑,父与子,夫与妻,母与子在画面上团聚了,幸福、欢乐、鲜花、问候包围了他们。但是画面的左边,一位头缠绷带,手拄双拐,胸前挂着勋章的战斗英雄却没有人去迎接他,画面的右边是一位手捧鲜花的年迈母亲找不到儿子。观众都会明白,虽然胜利了,但是许多人在战争中都永远失去了亲人。
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藏品中的一部分画作在俄罗斯曾多次展出,给观众留下了过目不忘的印象。如刻画法西斯丑恶嘴脸的《集中营里》(Л.И.契加洛夫斯基),表现围困时期在炸弹坑里取水的《涅瓦街上取水》(H.H.弗罗基米洛夫),描写游击队生活的《普斯科夫的游击队员们》(C.A.罗特尼茨基),体现俄罗斯民族不屈精神的《侦察兵》(Ф.В.萨伏斯切杨诺夫),《卓娅》(H.H.弗罗基米洛夫),《在前线的路上》(Б.П.尼古拉耶夫),《指挥员》、《又一个英雄倒下了》(Д.Г.奥博兹年柯),《小护士》(С.Ф.巴普柯夫)等等。这些作品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所刻画的艺术形象及所描述的历史事件至今还经常出现在艺术家、收藏家和观众的讨论中,出现在艺术理论家的文章中。
著名的雕塑家В.И.穆西娜(大型雕塑《工人和农庄女庄员》的作者)有过这样一句话:“艺术的巨大力量在于它能引人入胜,唤起观众的激情……”。卫国战争的历史虽然已渐渐远去,反映这段历史的作品其原有的历史感召力也正在慢慢淡化,但这些作品中表达的艺术感召力至今依然存在——它们依然使我们感到亲切、感到振奋、感到回味无穷。展示这些作品是为了纪念永久的和平。今天这些作品留给观众更多的是一种启示,启发人们对历史、对战争与和平进行思考。新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应该有所警惕。让我们珍惜今天和平生活的每一天!
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理事长:
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博士:范建祥
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