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保值抗通胀长期看还得
下一主题:自曝藏品占家产70% 王
这种炒作正是泡沫产生的根源。周心慧认为,当今文化拍卖市场的天价作品,尤其是百万美元的当代画作,确实有炒作的因素。
畸形的文化收藏热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文化收藏热并不平衡,或者说是一种畸形的热。书画、瓷器玉器持续走高,古籍善本等更加具有文化价值的文物则不被重视。
周心慧说:“古籍善本的价值在哪里?一个是文物价值,一个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上,时代更久远,流传更少的更值钱,是所有文物的共性。古籍善本的文献价值,则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比如说我前不久见到的一部宋版孤本的《南岳旧稿》,是从未见于公私藏家著录的孤本,对考察中国印刷史、图书史以及南宋诗人刘克庄的著作,都具有极为珍贵的价值,但这样一部寰宇孤秩,和同一时代留存的名家字画等文物相比,拍卖价值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画贵书贱的现象?
周心慧说,“文化收藏品本身的价值如何,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事情,书画瓷器等现在价格这么高,很大程度上是炒作的结果,很多大财团进入这个市场,有些既不懂书也不懂画,他们或者为了增值,或者为了附庸风雅,在房间里挂上名画,摆上瓷器,总比放几本书要好看得多。”
另一方面,收藏界本身也不注重书籍,周心慧说:“书的市场一向不如其他,以前就有书香不如瓷器的说法。”
谁炒热了名画
是谁炒热了名画市场?事实上,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的资本炒家们在股票、房地产市场都已经无法再获利的情况下,开始进军文化收藏,把文化收藏当作了第三个投机与投资的平台。周心慧说:“书画的升值非常快,十年能翻个几倍。”但这种炒作并非没有风险。例如,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前夜,文化收藏品被疯狂炒作,但随后经济泡沫破灭,当时银行里书画堆积如山,出售价不足购入价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