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龙头水印价值高 防伪
下一主题:世博视觉饕餮盛宴 细
博览交易会论坛上,专家分析了原因。云南紫云青鸟珠宝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云城介绍,第一次玉离云南成就了泰国市场,第二次则成就广东。上世纪90年代,为了控制翡翠原料的私下交易,缅甸政府对翡翠资源的管理日益加强,只有通过“公盘”的原料才可以交易出境也就是相对稳定的“大贸”。但当时云南没有及时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改变玉石毛料进口贸易中双边政策不对称,习惯以传统的“边贸形式”引进和转口缅甸的玉石毛料的方式。而香港和广东商人抓住机遇,通过海运和香港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将玉石毛料大量运到了广东。玉石原料的聚集使广东玉石商人迅速延伸产业链,构建起了集原料、加工、批发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导致原本从云南陆路(盈江、腾冲、瑞丽)进入中国市场的翡翠毛料,现在大部分都改由水路经广东进入内地市场。如此一来,珠宝生产成本自然居高不下,云南珠宝翡翠成品价格难以下调。
抢机遇
珠宝加工基地落户经开区保税区
针对两次“玉离云南”带来的反思,云南紫云青鸟国际珠宝加工贸易基地项目的建设也成为一种“强身”方式。据了解此项目预计投8亿人民币,2年建成。将集毛料交易、设计加工、批发零售、海关、银行、翡翠鉴定中心等服务属一站式产业链基地。
据介绍为了将项目出口加工区的优势放大,其中在保税加工及物流区内,来自缅甸的翡翠毛料就无需缴纳进口关税可直接存入保税区,然后进入公盘交易,企业可选定毛料就地完成检测、加工、设计等进入销售环节,而后针对在国外销售的商品可直接出口,省去关税等成本。
陈云城分析:“比如翡翠原材料进关要缴纳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倘若是100万元的原材料就需要上交近30%的税费,通过保税加工区机制‘换血’中小珠宝商能减少大量资金环节的成本。”论坛上透露,通过5~10年的努力,云南欲使石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