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不是所有年代越古老的古钱币都是越值钱的,年代较近的古钱里也不乏价格十分昂贵的。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场价仅60~70元一枚,且品相上乘。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在钱币市场里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但同样年代的古币,战国时期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布币,因其布首和两足上各有一个圆孔,故名“三孔布”,是古钱币里的珍品,史载有30多种,但由于铸行数量少,流通区域小,故极难见到实物,解放后也仅出土三枚,因此在钱币市场上的价格高达八万元,而战国时期的另一种布币——平首方足布的市场价格仅80元,原因是这类布币的发行量大,世存量甚为丰富。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25000元一枚。即使仅100多年前问世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
可见在古钱币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年代,而是这一类、甚至这一版本钱币的存世数量。历史上有些朝代比较强盛,数十年甚至几百年发行单一品种的钱币,故这类古钱的数量就十分巨大。
另外还要注意其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系大书法家欧阳洵的手迹,其书风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劲健含蓄;“淳化元宝”由宋太宗赵光义用楷、行、草三体书写,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连,草书奔放流畅,使宋代钱币文字艺术走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还有宋代的一对钱,原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另外享有“篆法绝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宝”的古钱币均属此列。
专家介绍,品相是决定古币价值的又一重要因素。除了保存是否完好,锈蚀程度及钱文、轮廓的清晰程度,清晰的辨识钱币的纹理图案,另外一方面,就是该钱币本身的设计是否美观,货币的外形及币面上的书法艺术等等也直接决定着古币的价值。在品相上,“金代天眷通宝真书折二”钱币,就在两方面都颇为称道。
然而,古钱币投资的风险也是非同一般的。一是古钱币的形制、种类繁多,一般人很难全面掌握。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形制成百上千,如果按版本算更是上万,对于这么多的形制和版本,任何人也很难做到一览无余,更不可能完全掌握。所以,投资者涉足这一收藏领域,除了要下大功夫学习之外,最好先从某一时期的钱币开始着手,这样涉及的钱币种类少,好把握一点。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全面出击。
近几年来,在古钱市场中也开发了礼品市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宣传古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古钱的收藏和研究,需要具备相当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尤其是对于古钱的鉴定能力,决非一日之功可以办到的事情。因此建议投资者在选购钱币时,买100个普通品钱币,不如集中买一件好东西。物以稀为贵,这类钱币存世数量少,名气高,升值空间大,可能几年翻几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