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蔡根祥上书国家领导,阐述了这件抄本为钱泳真迹的观点和这本佚文典籍重新面世的意义。当年12月24日,外交部让彭令提供相关资料并表示认真研究。今年2月10日,文化部再次组织了由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任组长的专家鉴定会,但鉴定结果至今尚未公布。不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格外重视,对该文献进行了登记,今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浮生六记》。彭令说,新版中的第五卷就是他所发现的《海国记》。
今年5月8日,蔡根祥教授就申请古籍名录一事,再次上书有关部门,他希望早日得到权威的鉴定结果,以更好的方式保护好这本珍贵的文献。
资 料
《浮生六记》发现时已是残稿
《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全书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
《浮生六记》问世以来,不仅得到了百姓的喜欢,而且也为文人所推崇,甚至有“小红楼梦”之称。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并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过后不久苏州便出现“全抄本”,有卷五《中山记历》卷六《养生记道》的全文,但据专家考证,这些皆为后人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沈复 游历作文自娱
沈复是清代文学家,字三白,号梅逸,苏州人,一生没有考取过功名,大多做师爷。1808年(嘉庆十三年),沈复作为太史齐鲲的“司笔砚”前往琉球。后来他记述了大清使团此行中途经钓鱼岛的见闻,本是作文自娱,却无意间反映了200年前国家疆界的真相。 钱泳 清代学者善书画
钱泳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大家,江苏无锡人。长期做幕客。工诗词,善书画。即便到了二三百年后的今天,他的墨宝亦随处可见,如扬州明月楼,常熟钱牧斋墓,不一而足。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
增补《海国记》在于确证历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部主任周绚隆——
今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新版《浮生六记<新增补>》,这一版中“新增补”的就是《记事珠》手稿中的《册封琉球国记略》。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籍部主任周绚隆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册封琉球国记略》是不是《海国记》现在还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但钱泳的《记事珠》手稿却是今人研究、捧读《浮生六记》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献,这是新版《浮生六记》将其作为增补的初衷。
对彭令发现的《记事珠》手稿,周绚隆表示,经过大量文献比对,可以肯定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钱泳所作。这一点现在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其中《册封琉球国记略》一篇,更被多位学者认定为抄录自《浮生六记》失传部分,但这一点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浮生六记<新增补>》对此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将《册封琉球国记略》增补进来,同时,书后还附录了《记事珠》原稿中关于《浮生六记》的条目内容,和已被证明是伪作的五六两卷,供读者比较参考。
不过,周绚隆告诉记者,无论《册封琉球国记略》是不是《浮生六记》佚文,《记事珠》都是研究《浮生六记》的重要文献史料。这个文献的发现,不仅对中国古代名著《浮生六记》的研究有重大价值,更是钓鱼岛主权的最新佐证。
《记事珠》所载的《浮生六记》篇目,与现今传世的版本有一些差别。比如《闺房记乐》一篇,在《记事珠》中所记的是《静好记》、《浪游记快》在《记事珠》中记为《浪游记》。周绚隆说,钱泳是沈复同时代人、清代著名学者和书法家、《浮生六记》的第一批读者,他的记载有相当的可信度。
钱泳在《记事珠》中还明确记载了沈复前往琉球的时间是嘉庆十三年(1808年)。根据《记事珠》所载,那一年,清廷下旨册封琉球国王,派遣太史齐鲲为正使、侍御费锡章为副使,沈复作为太史的“司笔砚”也一同前往。这才引出了《册封琉球国记略》。就是在这一篇中,出现了“钓鱼台”的记载,也就是现在的钓鱼岛。这个文献记载,为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增添了一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