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城在学习古人的同时,并不完全拘泥古法,他有自己的想法,作于乾隆丙戌(1766年)的《野山秋意图》立轴上,钱氏题有:“画家之道,要在兴会。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必拘于古法也。秋窗作此,欲一脱作家习气,未审有当否耳。”他的作品因之别有文雅、高贵气质。钱维城的作品,题材广泛,注重意境、神韵和笔墨,大幅求“势”,小幅求“趣”,崇尚文质相兼,机趣天然,追求一种幽深、寂静、高逸的情调,表现自己对于真山真水的真实感受。《雁荡图》便是最好的例证。
雁荡山五十三景,全图峰雄嶂险、飞瀑流泉、洞幽寺古、湖光山色。山势逶迤,由近而远,一路林木生长盘旋,干笔勾勒,气随势出。其间,又有幽涧流水,淙淙不息,似乎让人进入了幽静而空灵的境界。把雁荡山千岩万壑,葱茏翠绿,层峦叠嶂的体貌特征浓缩展现在画卷之上。
图中作者在构图上汲取了宋人繁密、奇峭的特色;在画法上主要取法元代黄公望、王蒙,行笔尖峭细劲,山间林木、点景人物乃至溪边乱石均刻画细致。山岩的外轮廓线方折挺劲,山体内部则将一种尖峭而锐利的短皴线与短促劲健的小斧劈皴相结合,同时以墨加色淡施晕染。繁密细劲的用笔与丰富的用色使画面气氛趋于活跃,极好地表现出雁荡山奇异、秀美的景色特征。远山空勾轮廓,染以花青,山间云气迷濛,更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全图既有宏观的雄奇气势,又有微观的精妙刻画,气质、功力确实不凡。全图用笔苍润华滋,小青绿设色葱茏翠绿,体现了文臣画家钱维城独有的审美趣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画坛主流的倾向和面貌。
钱维城传世的重要作品有《避暑山庄图》、《热河千尺雪图》等。著录于《石渠宝笈》、《石渠宝笈续编》、《石渠宝笈三编》的重宝有钱维城的《雁荡图》,2002年中贸圣佳曾拍出429万元高价,2007年在中国嘉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雁荡图》又拍出2408万元天价;另一幅钱维城的《御题山水册》册页(八十开选二十四)被《石渠宝笈三编》著录,并配有乾隆御题诗,在2009年保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2464万元高价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