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中国茶业当然也需善于巧妙结合。在与一些茶叶生产的企业家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是技术出身,有多年接触的茶叶经验,是绝对顶尖的茶叶鉴赏师和制作、烹调师,他们通常强调品茶的文化、茶道和茶的历史等背景。但是懂茶的人,并不等于能把茶卖好。在今天,那些把“茶叶店”当做“渠道”的企业家们,显然更需要营销策划和销售管理的变革,否则只能把我们非常好的茶叶卖成“农产品”,茶叶从茶园到茶厂,再到茶店、商超等等销售终端的过程都是需要精心“包装”的,在每年接近5亿公斤的市场消费规模面前,我们的茶企一定要靠连锁营销、协同营销等手段来突围,才能走出特定市场区域,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其三,不要空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要空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看到一个小国的球队,进球的球员激动地撩起球衣上的队徽亲吻,我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怎么就改革创新不出一支足球队?“十年瞰鞠将雏远,万里秋千风俗同”。足球是一面镜子,一面让国人尴尬、脸红的镜子。知耻而后勇,让我们,不仅是足球队,都来照一照这面镜子。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认为,国内的茶企和立顿没有可比性!但是,立顿一百多年来把茶卖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靠的是优秀的工业标准化和出色的营销手段,特别是其营销手段,想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的国内茶企一定要了解、借鉴,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但取其精华绝对不是一件坏事。
茶产品由于种植环境、采摘、制作等原因难以形成口味的标准化,这可以理解,但是产品功能、外观形象和品牌形象无法标准化则是行业的通病所在。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茶叶鉴别能力的,这就给了不良茶企茶商以次充好的机会,随着媒体曝光和消费行为的逐渐成熟,这实际上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在制造信任危机。如果有茶企能够借助自身的生产工艺,以及根据产品的功能定位、品牌定位做一个“立顿式”的标准,然后进行设计、包装和推广,一定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及市场的认可。
对于我们众多茶企来说,运作传统和现代渠道一定要保证有健康的资金链、战斗力极强的销售队伍,以及规范快速的物流配送系统,这对自身企业管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经之路,谁控制了渠道,谁拥有了终端,谁就离消费者更近,谁就能更有希望打入十六强、八强、四强、决赛,甚至捧得“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