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争”藏茅台 周末举
下一主题:三峡秭归的太阳神石刻
后来两位彭氏兄弟来我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彭斯,怎么看他都像是一位在读的大学生,个不高,形俊朗,装束整洁,丝毫不见艺术家的职业特征。¾¬天南地北的聊天,得知他来自湖南,和屈原¬是同乡,崇尚魏晋,好习字。谈话过程中常常随口引诵一些和他的画¬作相关的诗词歌赋,这多少让我觉得有些意外。在当今艺术界一片躁动,纷纷标新立异、各显其能的大潮中,居然还有一位这么安静、如此崇尚古典的年轻画¬家,难得。
再过了些时候,先后两次到过彭斯在京北的工作室,见到了他的原¬作,已¾¬完成的和正在进行中的都有,边看边请教,对他的绘画¬语言和创作理念有了自以为更真切的了解。这时,又听他说,正随著名琴家吴钊先生习琴,并颇有心得,且已将之融进自己的作品中。
知道了一些彭斯的生活状态、审美趣味,再读他的作品就比较容易理解。他的作品都是油画¬,从中既可见典型的欧洲古典油画¬的特征,但同时也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味;他的画¬作既有理性的写实风格,又见率性的写意表达,他的画¬笔在古今中外的“异世”之间肆意的游走,呈现出非西非中,亦西亦中,非古非今,亦古亦今的面貌(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描绘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他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使得他有了驾驭“异世”的能力来完成属于他自己的创造,表达了一位青年艺术家对久已不再的诗意生活的梦想,虽然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近乎乌托邦式的梦想,但在当今社会,这样的梦想挺珍贵。
彭斯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古今一体、东西交融的真实范例。
我是一位考古工作的从业者,缺少艺术方面的专门知识和赏鉴能力,不敢在此置喙。若从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来概括彭斯画¬作的特征,或可用王羲之兰亭诗中的“咏彼舞雩,异世同流”当之,未知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