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双目垂闭,面露微笑,身着袈裟,衣缘处浅刻精美花纹并加宝石装饰。
2010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39.2万元
8.蓬莱仙境 寿山芙蓉石
牛克思 制
2009翰海15周年庆典拍卖会 成交价:324.8万元
9.九龙方章 寿山五彩芙蓉石
2009翰海15周年庆典拍卖会 成交价:80.64万元
10.明末清 白寿山慧可断臂像
杨玉璇 制
杨玉璇制白寿山慧可断臂像,石质润泽莹朗,造型生动传神,骨骼肌理结构准确,断臂写真尤为精绝。2010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064万元
11.明末清 田黄冻达摩面壁像
杨玉璇 制
杨玉璇田黄冻达摩面壁像,是表达禅僧修行时的姿态,即禅坐中 的“吉祥坐式”。衣饰的工法精绝,衣纹随身姿起伏,形成交综优美的圆弧线;在袈裟衣领以刀针细钩精致的花锦纹样,并镶嵌明珠为缀饰,如此便克服了身姿动态的限制,获得了生动的效果 ,反映了雕刻作者的高深造诣。
2010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568万元
12.清康熙 尚均制钮、童大年篆田黄寿山石套章 (一组十件)
配木盒
周彬,字尚均,清康熙时福建漳州人,传曾被招至宫廷做御工,擅长人物雕刻,尤精印钮制作,所作兽钮、博古印钮,浑古朴茂,精细工巧得鬼工之誉,是清初制钮第一高手。
童大年,原名暠,字醒盦,又字心安,一作心龛,号性涵、松君五子,又号金鳌十二峰松下第五童子。
来源:台湾王北岳先生旧藏。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268.8万元
13.双色荔枝苍龙戏珠钮方章
石涛 刻
此印章材硕大,质地细腻凝润,呈红白双色,章身洁白纯净,具非常明显的萝卜纹,色界分明。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76.16万元
14.田黄薄意山水人物方章
方章为黄金黄田黄石,其色泽自然、呈色金黄,质地细腻、温润柔顺。薄意雕松下问童子,刻画细腻传神,小印之精品。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0.08万元
15.田黄薄意随形章
石卿 刻
随形章为田黄石,依型而作巧雕薄意,纯黄的石璞被雕刻家配合山水主题和风貌,有意的剔除和保留,若隐若现,摆件通体借型布景。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81.76万元
16.清中期 红寿山九龙钮长方章
此拍品印体为长方体,以寿山石为材,质温而腻,色泽朱红,萝卜丝纹理尤显,虽不甚透明,然雍雅之韵尽在其中,温润细腻。
印章外配紫檀木盒,盒面楷书雕“水如银度烛,云似玉裁衣”,此为龙钮长方章之印文,清雍正帝曾有诗曰:“青阳御紫微,白雪下彤闱。浃壤流天霈,绵区洒帝辉。水如银度烛,云似玉裁衣。为得因风起,还来就日飞”。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13.44万元
17.清乾隆 白芙蓉透雕夔龙纹三足鼎
此三足鼎取材上等白芙蓉石,呈蜜蜡黄色,质感润透油凝、石性老结,光泽温润素雅。仿古青铜鼎形制作,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鼎盖透雕夔龙纹,龙身弯曲盘绕,装饰性强。盖顶中央有一圆钮,上浮雕夔龙纹,图案清晰可辨。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8.96万元
18.清 莫友芝山水文寿山石多层盒
“影山草堂”款
三层圆盒子母相扣组成多层盒,盒盖与盒壁刻山水图,群峰环绕,古松细柳,茅屋石桥,盒的口沿和底部阴刻卷草纹并填金。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3.36万元
19.清 刘春霖铭夔龙纹芙蓉石水丞
芙蓉石为寿山石的一种,石材细腻通润,水丞呈委角方形,方口,上刻回纹一周,底足亦刻回纹
刘春霖(1872年~1944年),字润琴,号石云。直隶肃宁人,清光绪30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亦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在诗书画上均有极高的造诣。
2010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3.584万元
20.清早期 寿山石雕“山水清音图”小山子
“新安汪写”款
带日本旧木盒
小山子以整块寿山石雕琢而成,色泛黄褐,石材质料上乘,雕工细腻。山子一侧平面处刻有“山水清音图”楷书题铭,并落有“ 新安汪写”款识,尾钤篆文方印。
2008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2.32万元
柔而易攻
寿山石具有“柔而易攻”的特点,又有一定的硬度,最适宜雕刻器件。据考证,早在宋代就开始用寿山石刻制“佛珠”“香炉”等供寺院的佛事活动。特别是印章,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和“芙蓉石”在中国印石三宝中占据其二。
寿山石最有价值的是可雕刻名目繁多的艺术品。据资料记载,自宋之后,上到帝王,下到庶民百姓,无人不喜欢寿山石的工艺雕品。明代时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寿山石章成了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
此后,由于石章钮饰的出现,寿山石雕技法有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刀具、握刀与运刀的方法都有了改变,过去的石俑,主要以肩膀顶着木柄长刀具雕刻。同时,受中国画的影响,出现了高浮雕技法,并从此形成寿山石独特的艺术风格。
到了清代,则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期。史籍记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技法。在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清代寿山石雕作品“杨玉璇制田黄冻达摩面壁像”和“杨玉璇制白寿山慧可断臂像”,虽然体量很小,分别仅高6.3厘米和6.9厘米,但由于雕工精湛,刻画传神,且经名人收藏,引起众多买家角逐,分别以1568万元和1064万元成交。
单件寿山石雕作品拍卖价突破千万元,在此之前也曾经出现过,但其价格的主要支撑是宫廷概念和田黄材质。而此次两件民间收藏的寿山石雕作品同时跨过“千万元”门槛,所依托的“卖点”却集中于雕刻艺术。尤其是“杨玉璇制白寿山慧可断臂像”,其原石材质的价值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也许正是由于没有受到材质的束缚,创作者在艺术表现上更为自由,所以作品在神韵上比另一件材质贵重的田黄达摩像更胜一筹。
进入“拍卖时代”,对于寿山石界来说,意味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机遇体现在寿山石雕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间传统工艺,终于获得了融入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宽阔的通道。
寿山石雕刻艺法
◎打坯——运用雕刻工具,将原料的多余大块面切除,使其适合于作品题材的需要并在粗坯的基础上,继续雕琢景物的各部结构,达到表现作品的基本造型和内容。
◎凿坯——凿坯时先粗后细,由表及里,通过凿坯,使作品所表现的景物如人体的结构、衣饰、动物的毛发、肌肉、山峦的皱法,树木、花卉的枝叶,瓣蕊以及配景的细节等,都应该达到基本清晰精确。
◎修光——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划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
◎浮雕——浮雕按景物刻划的厚度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通过浮雕的应用,使作品表现的物象在结构上更有立体感。
◎镶嵌——其保留了高浮雕艺术风格,将刻成浮雕石片直接粘贴于器物板面之上,形成一幅景物明显突起的画面。
◎镂空——又名透雕,是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雕刻法,它可分单面、双面、三面、四面、六面和里外多面镂空雕法,一般都在浮雕的基础上,放洞透空镂雕背景,衬托主题。
◎链条——链条雕刻是玉雕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法,寿山石雕偶有应用,起始装于印钮,后也应用于作品上。其制作难度大,需胆大心细,熟练掌握石性与技巧,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