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山石:拍卖时代面临重大机遇挑战
发布时间 2010-08-04 浏览 55190 次
8tea.com/photos/168tea/2010/08/60_2010080413323215HSUa.jpg">

“新安汪写”款

  带日本旧木盒

  小山子以整块寿山石雕琢而成,色泛黄褐,石材质料上乘,雕工细腻。山子一侧平面处刻有“山水清音图”楷书题铭,并落有“ 新安汪写”款识,尾钤篆文方印。

  2008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12.32万元

  柔而易攻

  寿山石具有“柔而易攻”的特点,又有一定的硬度,最适宜雕刻器件。据考证,早在宋代就开始用寿山石刻制“佛珠”“香炉”等供寺院的佛事活动。特别是印章,寿山石中的“田黄石”和“芙蓉石”在中国印石三宝中占据其二。

  寿山石最有价值的是可雕刻名目繁多的艺术品。据资料记载,自宋之后,上到帝王,下到庶民百姓,无人不喜欢寿山石的工艺雕品。明代时寿山石的钮饰艺术得到长足发展,雕刻艺人在继承古代玉玺、铜印等钮饰基础上,造诣很高,风格独特的印钮艺术,寿山石章成了文人墨客们的心爱之物、珍藏之宝。

  此后,由于石章钮饰的出现,寿山石雕技法有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刀具、握刀与运刀的方法都有了改变,过去的石俑,主要以肩膀顶着木柄长刀具雕刻。同时,受中国画的影响,出现了高浮雕技法,并从此形成寿山石独特的艺术风格。

  到了清代,则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期。史籍记载,雍正时寿山石雕已纳入官府的征税范围,雕刻艺术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动物及玉镶嵌各种器皿,印章的钮饰更加精致多样,表现技法上出现了阴刻和链条技法。在中国嘉德2010春拍“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清代寿山石雕作品“杨玉璇制田黄冻达摩面壁像”和“杨玉璇制白寿山慧可断臂像”,虽然体量很小,分别仅高6.3厘米和6.9厘米,但由于雕工精湛,刻画传神,且经名人收藏,引起众多买家角逐,分别以1568万元和1064万元成交。

  单件寿山石雕作品拍卖价突破千万元,在此之前也曾经出现过,但其价格的主要支撑是宫廷概念和田黄材质。而此次两件民间收藏的寿山石雕作品同时跨过“千万元”门槛,所依托的“卖点”却集中于雕刻艺术。尤其是“杨玉璇制白寿山慧可断臂像”,其原石材质的价值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也许正是由于没有受到材质的束缚,创作者在艺术表现上更为自由,所以作品在神韵上比另一件材质贵重的田黄达摩像更胜一筹。

  进入“拍卖时代”,对于寿山石界来说,意味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这种机遇体现在寿山石雕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间传统工艺,终于获得了融入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艺术品市场的一个宽阔的通道。

  寿山石雕刻艺法

  ◎打坯——运用雕刻工具,将原料的多余大块面切除,使其适合于作品题材的需要并在粗坯的基础上,继续雕琢景物的各部结构,达到表现作品的基本造型和内容。

  ◎凿坯——凿坯时先粗后细,由表及里,通过凿坯,使作品所表现的景物如人体的结构、衣饰、动物的毛发、肌肉、山峦的皱法,树木、花卉的枝叶,瓣蕊以及配景的细节等,都应该达到基本清晰精确。

  ◎修光——修光是雕刻的最后修饰过程,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划出景物的气质和精神。

  ◎浮雕——浮雕按景物刻划的厚度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通过浮雕的应用,使作品表现的物象在结构上更有立体感。

  ◎镶嵌——其保留了高浮雕艺术风格,将刻成浮雕石片直接粘贴于器物板面之上,形成一幅景物明显突起的画面。

  ◎镂空——又名透雕,是介于圆雕与浮雕之间的雕刻法,它可分单面、双面、三面、四面、六面和里外多面镂空雕法,一般都在浮雕的基础上,放洞透空镂雕背景,衬托主题。

  ◎链条——链条雕刻是玉雕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法,寿山石雕偶有应用,起始装于印钮,后也应用于作品上。其制作难度大,需胆大心细,熟练掌握石性与技巧,才能获得成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