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爱平:挽留童年的风
发布时间 2010-08-06 浏览 50635 次
87年,郝爱平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终于被解放军艺术学院录取。在这里,他得到了系统的学习,艺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后,他又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并在2004年考入了中国国家画院首届刘大为工作室高研班。对于郝爱平的勤奋和执着,刘大为也赞许他是其所认识的画家中“对绘画艺术最为执着者之一”。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郝爱平的绘画风格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成熟。他的画面重视色彩、构成和节奏的关系,蕴含着一种理性的思考,并且由于情绪的波动及不断地破、立,意趣横生。为了使画面更有张力,他采取满构图的方法,在用笔上,侧重于对比法,如轻重、缓急、干湿、浓淡的变化,来增加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这些艺术处理,他把心中对孩童的情感和生活的情境,亦真亦幻地铺陈在画面上,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空间。

  郝爱平的画室名叫“歌风草堂”,此名来源于他小时候在徐州城南生活、玩耍的一座土山,他把那座山叫做“歌风山”。“歌风草堂”寄托着郝爱平对家乡故土深深的情谊和对逝去的欢声笑语的无限留恋。“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郝爱平的人生格言,也正因为这种思想,使他用画笔留住童真的同时,在艺术的道路上灿然而愉快地前行。商报记者 隋永刚

  名家评论

  执着的追求 可喜的探索

  1987年爱平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他是一位勤奋上进的学生。而后,他与几位同学在军博举办的联展中,看到了他一些充满灵气、 格调高雅的作品。200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的工作室,成为高研班中我的一名研究生,应该说爱平是我认识的画家中,对于绘画艺术最为执着者之一。

  爱平的作品是极有个性化的绘画形式,这种形式构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也正是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了他对于真、善、美的孜孜追求。爱平是一位十分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的画家。他通过无数次深入现实生活,从中认真体验、真切感受、深刻思考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大量创作素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笔墨的形式,构图的章法,色彩的规律。在他的作品中,往往借助于那些充满天真无忌的乡童或三五成帮或几十成群的乡童,在秋风摇曳的山林沟壑之间牧羊、拾柴、采撷或横笛、踏舞、嬉戏的表现。充分展示画家心灵中所追求的那种自由、纯真、淡远的高境界,在这种境界中读者会感受到一种淳朴率真的美感。透过爱平的大量绘画作品,我们便能发现他作品中的本质是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注,这应该讲是当下美术家值得认真关注的重大课题。爱平用他的睿智与真诚发现并已经开始进行深入地探索与研究,这使我感到万分之高兴。

  艺术贵在于创造,任何一种艺术的创造,必然是来自于艺术家大胆的探索精神和理性的深思熟虑,爱平正值艺术创造与探索的最活跃时期,艺术进取已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这种基础的存在,必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人品与艺品是一致的,爱平善良、正直、勤奋、刻苦,对艺术要求完美,希望爱平在以后的创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多题材的好作品,我期待着他的新作。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