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身段上涨
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半年来原材料价格大涨,红木家具售价按材质开始了不同幅度的上涨。短短1个月,一套4万多元的红木餐桌就涨了近3000元。
年前,李先生在深圳一家家具城看中了一套老挝红酸枝木的餐桌,当时跟工作人员谈好的价格是4.2万元。出于“货比三家”的考虑,李先生当时并未买下。没想到上周末再去看时,工作人员已经不同意按原先价格销售了,他解释说,上批货已经卖出,新到的这套最低也要4.5万元。
这一轮的涨价,原材料涨价是主要原因。去年9月份以来,不少原材料价格翻番。原先5000元一吨的红花梨现在卖到1万元。
明清家具收藏家娄安庆告诉记者,造成目前红木家具价格上涨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成本大幅提高。
老百姓投资需谨慎
由于红木家具的稀缺性,不少买家除了实用性外,购买的时候还会考虑其投资价值,更有“存钱不如存红木”、“买红木比股票更稳健”的说法,目前的行情让不少投资者“蠢蠢欲动”。
娄安庆表示,由于红木材质的稀缺性,其保值升值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红木家具的价值受材质、做工、年代等多方面影响,普通投资者很难准确判断。再加上目前的红木家具市场鱼龙混杂,贴皮作假等欺诈行为也很难避免,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风险。从价格上来看,目前虽然是出手的时机,但普通投资者下手前一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还是要擦亮眼睛,谨慎选择。
擦亮眼睛防4种误区
近几年,由于市场过度炒作宣传红木原料的稀缺性,红木及红木家具的高增值性被看好,部分消费者从最初的对红木家具的钟爱收藏,逐渐演变成一种投资甚至投机行为。一些消费者在对红木及红木家具并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加上少数不法商家的欺诈宣传,致使一些消费者买到假货、次货。
据深圳市艺美联家私实业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胡冠军介绍,由于红木资源的稀缺性及市场炒作,红木家具的价格高昂,少数不法企业利欲熏心,欺骗、误导消费者,其主要手段一是用材色相近、价格便宜的木材冒充红木。如用红铁木豆、摘亚木冒充红酸枝,用黑酸枝木类的卢氏黑黄檀冒充紫檀,用古夷苏木、印茄木冒充花梨木等;二是在正规红木名称前增加字眼。如“草花梨”、“红花梨”、“巴西花梨”等,但“草花梨”不等于花梨木,“红花梨”不等于红色的花梨木,“巴西花梨”也不等于巴西产的花梨木,它的正规名称为古夷苏木;三是产品标识、销售合同中使用不规范名称。如“黑檀”、“黑紫檀”、“黄花梨”等;四是利用正规木材名称中带有的地理名称欺骗消费者。如“非洲紫檀”。其实“非洲紫檀”不是产自非洲的紫檀木,而是紫檀属亚花梨木,并不属于红木。同样的还有“印度紫檀”等。同时,消费者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树种属于红木,那么,整棵树的木材都是红木。依据红木国家标准,只有符合标准的木材的心材部分是红木,而边材并不能算做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