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艺术家和市场的彼此认同都需要时间。张晓刚等艺术家被市场认识用了10年,说明市场的滞后性,它需要至少10年来检验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可靠性。尹朝阳从2000年登上舞台到现在是10年,陈可等一批艺术家只有5年的市场经历,未来5年会是70年代艺术家的“市场黄金期”。60年代艺术家的黄金时代已经沉淀,经典作品再流通的几率很小,重返高点的难度较大。但市场需要新的方向和交易品种,新生代艺术家处于渐进性成长的状态,正好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伍劲预计,5年后市场上出现超过500万的70年代的艺术家作品也并不稀奇。
二级市场精彩终会绽放
拍卖场是艺术家精品的展示秀场之一,藏家以追星捧月的态势等待和追捧佳作,今年春拍书画市场的风头让当代艺术板块逊色不少。谈到时下的当代艺术行情现状,拍卖公司有自己的看法。
提质减量寻找新精品
保利拍卖公司油画部主管贾伟:
拍卖通常选择市场上被认可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是交易和凸显价值的双平台。市场上被认可的当代艺术家如方力钧、张晓刚等拍卖价格始终坚挺。藏家始终在寻找优秀艺术家不同年代的精品,他们更注重艺术家的“深度”,而不是“量”。这种情况下,拍卖可以给年轻艺术家一个可能性平台,同时给藏家提供可能性机会。在快节奏、快消费的社会语境下,年轻艺术家已迈开脚步有了新的突破。
作为二级市场的拍卖公司,要保证品牌的话语权首先要考虑收藏群体的兴趣,再结合活跃艺术家选择上拍作品。保利的2010年秋拍将更注重“提质减量”,体现拍卖公司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贾伟表示,市场始终在寻找全新模式的作品,期待新鲜血液的注入。年轻艺术家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需要几年过程,要脚踏实地,不放弃对艺术的信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未来趋势向好。
市场需求低价位正是新藏家敲门砖
苏富比拍卖中国东南亚区董事及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
2010年后的市场逐步回归理性。很多藏家把目标转向年轻艺术家。便宜的单价对新进收藏家无疑是很好的敲门砖,未来性和增值空间令人期待。谈到今年的秋拍,她明确表示对年轻艺术家板块持保守态度。她解释道,正在崛起的年轻艺术家还停留在画廊的培育阶段,创作风格处于摸索期,需要时间积累,暂不急于推荐年轻艺术家。二级市场的需求是新生代艺术家作品上拍的原因。拍卖公司会对市场的需求、艺术家的发展、画廊对艺术家的规划等综合因素做详细的分析和评估。由此看出,拍卖与画廊对待艺术家的做法和市场经营方向有所不同。但随着收藏家群体的年轻化,林家如表示,拍卖名单也会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