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到他为什么这样钟情武夷茶时,他一往深情地说道,第一次在武夷山品啜了大红袍茶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半数以上的台湾民众有饮茶的习惯,且以乌龙茶为主,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土地壤、气候、制茶工艺等都相似,台湾的茶叶品种及加工技术都是从福建传入的。闽台之间有着这么深的茶文化渊源,我想,如果两地间做武夷岩茶的营销当是不错的主意,于是他改变初衷,成了驻扎在南平的台湾茶老板。
岩茶好喝,生意却不一定好做。王力刚经营武夷岩茶时,它的市场并不热,原因在于品牌不响。“浙江‘龙井’绿茶很注重品牌的包装,茶叶就可以卖高价;安溪铁观音早期价格很便宜,一个时期成了中国驰名商标,价格飙升到6000元/公斤-10000元/公斤。而武夷岩茶过去在宣扬品牌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长期处于‘有茶无业’、‘有品无牌’的状态,品牌这东西需要人去做,当产品质量成熟的时候,就需要人去宣传推介,特别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推动。”他说,武夷岩茶火起来是在“海西”战略提出之后,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茶产业发展,促进茶文化繁荣,海峡两岸茶叶博览连续二届在武夷山举办。中央台连续播出武夷茶文化,这一系列武夷茶文化宣传。带旺的不止是武夷岩茶,还有闽东闽北的红茶,以及整个福建茶产业。据了解,如今武夷山的涉茶产业已从2005年的4亿元升到8亿多元,茶农、茶企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以30%速度增长,茶已成为武夷山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对此,王力感受很深,“三届茶博会等活动办下来,武夷岩茶的气象确实不一样了,现在一说起大红袍、肉桂等,人家就知道那是好茶。茶企业纷纷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保质量的同时在品牌上下工夫,武夷岩茶名气越来越大,喝的人越来越多。”这么一来,包括王力在内的一大批台湾茶商在福建的生意也好做了,他们更加钟情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