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札独具魅力 收藏讲究"三重"
发布时间 2010-08-25 浏览 49988 次
帖》,陆机是上海松江人,晋朝书法家,《平复帖》是他写给朋友贺循的慰问函,全页秃笔草书,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法书遒劲,被人誉为"墨皇"。事实上,最初对手扎进行收藏的本意就是出于对书法的欣赏,魏唐以降直至晚清,手札收藏几乎全部是文人所为。在收藏前人手札的同时,历朝历代的文人也很讲究自己写信的品味,特意印制一些自用的信笺、信封,以提高手札的艺术魅力,比如薛涛笺、砑光笺、罗纹笺、彩诗笺以及明清两朝帝王专用的御宝笺等等,勿论写信的人是谁、写的什么内容,信件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集藏的古物!

   因为名人手札都属于私下里的书信来往,不具有公开性,收藏起来着实不易。除了经常参加各大公司的拍卖会,比如上海嘉泰、北京海王村每年春秋两季的文玩古籍善本拍卖专场,还要经常跑跑文庙、豫园等地摊去淘宝。笔者一位苏州朋友来沪购书,就曾从文庙一捆旧书中淘到一封书画大师溥心畬1949年仓惶去台前从上海写给杭州侯嘉源的一桢金丝栏手札。当然,这样的缘分可遇不可求,真想收藏名人手札,还要踏踏实实从头做起!

  收藏讲究"三重"

  收藏名人手札讲究"三重"。一重名人名气:虽说"所有名人手迹都值得收藏",但以一己之力终不能网罗天下所有手札,所以真到动用真金白银购买时,还是要按照个人爱好厘清名人分类--侧重艺术类还是政治界名人?侧重明清名人还是现当代名人?侧重画家还是音乐家?只有给自己找准类别,才能根据财力厚薄进场举牌。二重史料价值:名人手札尤其是政治名人的手札大都能弥补正史之阙--如果见不到革命烈士江竹筠写给表弟谭竹安的"托孤遗信",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江姐对孩子的希望;如果没有清末官员绍彝写给其弟的7封信札,后人一直误以为孙中山"主动拜会清廷",实则是溥仪主动派人找到孙中山笼络情感。所以越是能反映历史原貌的手札越值得购入。三重名人书法:前辈手札大都以毛笔写成,间或有当代钢笔手札,也能从中管窥名人书写功力。历史名人尤其是传承有序的苏东坡、赵之谦、钱谦益、鲁迅、胡适等手札,虽然不以书法见长,但法书各有千秋,极具观赏性。

  近年随着电脑普及,已经很少有人伏案写信了,电子邮件已经取代了大部分信函往来。随着历史发展,"手写书信"这种传统方式也会和电报一样逐渐消失--这也许是眼下名人手札愈受青睐的原因之一吧。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