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名家荟萃 创作形式多样
这次展览又是一个笔墨丹青的艺术盛会,一次名家云集的高峰创作。在这里特别令我们崇敬的是,少年时期就参加八路军投身抗战第一线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上将,以如椽之笔,写下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十个大字,再现了抗日健儿赤胆忠心,献身祖国,一往无前,痛歼日寇的伟大气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同志及其他领导干部也怀着对领导抗战胜利的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厚感情,怀着对发扬抗战精神、复兴中华民族的热切期望,创作精品献给展览。书法艺术巨擘欧阳中石、李铎,书画大家张海、董辰生、焦可群、赵长青、段成桂、李力生、陶天月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实力派艺术家,如张幼矩、陈洪武、吴震启、王家新、程与天、于恩东、卢中南、柴京津、张坤山、苗培红、李洪海、孙立新、周智慧、黄嘉明、张继、田旭中、牛小卫、石川、刘洪彪、张惠臣、王祥之等,豪情写英雄,泼墨抒壮志。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同志创作的“人民的胜利”,金钩银划,刚正有力,雄劲地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人民创造历史、胜利归于人民、中国前途光明的伟大情怀。著名书法家李铎同志巨幅作品《义勇军进行曲》,大气磅礴,风樯阵马,堪称旷世珍品,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次展览创作形式有书法、国画、油画、篆刻、版画等。总的讲,名家们作品的时代性、政治性、艺术性,将会对今后爱国主义题材书画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
3、塑造英雄人物 填补主体书画空白
在过去全国性的抗战题材书画展览中,较少见到反映东北抗日义勇军、国民党正面战场、少数民族抗战和华侨抗战等方面的艺术作品。这次展览中的江桥抗战,西南少数民族和华侨抗战等题材的作品,刷新了书画历史。著名画家董辰生描写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的作品,以其特殊的笔法,将李林勇敢坚定、机智灵活的英雄形象,不畏牺牲、奋勇杀敌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女英雄的形象首次在名家笔下展现出来。贵州省博物馆专题组织创作的水族、布依族抗战,齐齐哈尔博物馆组织创作的江桥抗战,桂林博物馆组织创作的文化抗战,画家王阔海创作的陈嘉庚,均为上乘之作,填补了抗战题材的艺术品空白,东北烈士纪念馆和云南民族博物馆提供的名作复制品,使展览具有更大的代表性。
4、入展作品普遍水平高
这次展览作品既有名家定向创作,也有全国各地征稿。展览开篇反映中华大好河山的山水画。即人称“中国画海第一人”的周智慧的《中华有此好河山》,以其坚实的功底和磅礴的气势,绘出中华之美。虽然没有描写日寇的铁蹄践踏,但置于抗战的主体展览中,却使人产生美丽的祖国母亲绝不允许侵略者肆意蹂躏的强烈情感。使观众之心和抗日前辈之心凝聚在爱国这一个共同点上。
展览尾声部分祖力、王志鸿、康金梅、张培文等人创作的山水花鸟画,百花争艳,人欢鱼跃,霞铺山河,群鹤冲天,衬托出抗战胜利的喜悦,民族振兴的希望。著名画家严坚、李天祥、赵友萍、祝林恩、宫秀志、孙立新的《江桥抗战》、《宁死不屈》、《冰趟子战斗》、《魂系嫩江桥》和《长城烽火》等作品,以其独到的笔法和色彩运用,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可侮的品格。100多位共和国将军的书法长卷,气势如虹、沉雄朴拙、意义深远,有力地体现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光辉思想。其他送展优秀作品,也都较为艺术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豪情。
此次展出的作品可谓名家荟萃,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各位参展书画家的主题创作思想和高超的书画技艺。这些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的书画作品,不仅给人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使人们从这些油画、国画、版画和书法作品中获得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