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贵州贵阳惊现紫砂壶会
下一主题:资本面前,茶产业何去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农业部门和茶办的指导下,始终贯彻科学种茶的精神,小茶园、密植茶园得到广泛的推广,茶叶单产大大提高,全县茶园面积达到了70000余亩,建成了全国100个年产五万担商品茶叶基地县之一,同时红碎茶的生产和出口达到高峰期。此间涌现了一批较为典型的茶叶加工和流通企业,如原筠连县茶厂、巡司八一茶场、双河乡茶厂、筠连县外贸局(公司)茶厂、筠连县供销社茶厂、筠连县土产公司茶厂、巡司乡精制茶厂、巡司红星大队茶厂等,它们为筠连茶叶出口创汇和茶农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促进了筠连茶叶的发展。
八十年代末,随着茶叶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