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申遗热”背后“重申报轻管理”倾向
发布时间 2010-11-18 浏览 49811 次
此,宋新潮证实,实际上近年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加强了对于文化遗产所在地的情况监测,包括开展经常性的评估,有针对性的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等。他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设有文化遗产处,正在专门从事这项工作。”

  “文化遗产都有自己的寿命,我们所能做的是从发掘的那一天起,就尽全力延缓它们的‘衰老’。”中国敦煌研究院院长、著名学者樊锦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近年来敦煌莫高窟景区的参观者越来越多,有时洞窟里充满着各种气味,不利于保护。她证实,已经启动的“数字敦煌”工程,可以通过高清技术手段的展示,引导一部分客流既看实物、也看虚拟展示,从而分流洞内的客流压力,尽可能延缓文化遗产的“衰老”。

  樊锦诗建议,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当务之急是立法和规划。她说,首先应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而不是靠一些人“拍脑袋”。二是要做好规划,规划必须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在规划中,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