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漫谈明清之际青花山水
下一主题:真玉多“好”色
2、仿古兽面纹璧:
战国玉器中出现了一种表面分为内外区,外区饰双身兽面纹,内区饰蒲、谷纹的玉璧。到了汉代,这类玉璧的使用量很大,制造的更加精致,一些作品直径超过了30厘米,一些作品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宋以后,出现了这类玉璧的仿制品。
(1)宋至明初的兽面纹璧。玉质青白,有沁色,璧上以绳纹为界,分为内外两区,外区饰三组兽面纹,兽面间饰如意形云纹,内区饰两周内对的如意形云纹。到目前为止,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多件带有兽面纹的宋代玉器,如安徽朱希颜墓出土的玉尊,四川广元玉片,四川广汉发现的兽面玉片等,还有兽面纹瓦当。从这些作品上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兽面纹大致有如下特点:兽面短而宽,眼鼻布局紧凑,鼻较大,或勾云形,或如意形,造型简练,眼略小,不甚夸张,粗眉,五官外缘往往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