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目。应当说,太湖地区良渚文化与其他地区同时期的文化相比较,玉器的出土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雕刻工艺之精湛,是首屈一指的。特别是近年来在上海的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浙江余杭反山、瑶山良渚文化墓葬中,都有大批精美的玉器出土。以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为例:在反山墓地11座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数量最多,占全部随葬品的90%以上。以单件计算多达三千二百余件。玉器的品种有璧、环、琮、璜、镯、带钩、柱状器、杖端饰、冠状饰、锥形饰、三叉形饰、半圆形冠饰、镶嵌端饰、圆牌形饰等等。出土时放置的位置基本相同。头骨上方为玉冠饰,胸腹部放置玉琮,一侧放玉钺,玉璧多置于腿脚部。全部玉器中,以玉琮最具代表性。其中一件被称为琮王的,射径达17.1~17.6厘米,孔径4.9厘米,高8.8厘米,重达6.5公斤,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玉琮上的神人兽面复合像,发掘者称之为良渚人崇拜的“神徽”,也有人称之为祖先神面纹,或认为是巫师形象的反映。
再看瑶山祭坛。由里外三重组成的瑶山祭坛,被南北并列的11座墓葬打破。11座墓中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