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易经与人生观
下一主题:生命科学:杨德贵的道
4、世俗的观念求全而不愿受曲,求直而不愿受枉,盈满了而希望自守,喜欢新的而不愿弃旧,喜欢多的而不愿意俭少。这些心念的认识正好与道的规律相反,道,俭、勤、谦、下,不停地奉献。圣人以道来充实精神,抱着道的规则不放,历经曲而认识全,历经枉而明白直,以德的积累去奉献于世人。常自找毛病而不断更新,处下、守静、省欲、化浊,修炼道心。
5、圣人与名不争,与利不争,与人不争,谦让于人,包容于人,用德化解一切,因而没有世人能和圣人相争。这是德和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世人都认为“吃亏是福(吃亏受曲以后有福)”的论点是不可信的,圣人以亲身经历进行总结,且肯定下来。受曲吃苦者,而后定有福是因为吃过了苦、经历了各种事情的过程,了解了事物的真相,明白了事情的道理。道理明白了,就能从矛盾的纠纷中解脱出来。圣人为何不见而自明,就是因为经历了曲折而明白了道理,掌握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圣人认为“曲而后直”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事实和道理。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