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器“六宗最” 传世
下一主题:独山玉说
那么,市场化的民藏古玉市场又是什么样子呢?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汪遵国是这样描述这个市场的:“由于古玉器材质本身的稳定性,从古至今所遗留下来的古玉器有上千万件,甚至更多,同时,全国各地如东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所做仿古玉也数以千万计……”大多数古玉收藏者愿意认可这样的说法,至少他们相信大量古玉源源不断进入到了收藏市场,自己在市场中淘得一件古玉,乃至捡漏儿方式得到一块古玉决不是什么难事。
供给与需求两旺驱动了一个堪称巨大的古玉收藏品市场,同时奠定了真伪混杂的格局。因为收藏者与仿古玉“师出同门”,其研究源头均为遗存古玉,收藏者的鉴识与造假者的高仿如同一场不断升级的竞赛,造假的水平越来越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是这样描述如今仿古玉水平的:“在古玉收藏者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如何用包浆鉴别古玉的时候,一件仿古玉已经为了做出逼真的包浆使用了7遍工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里,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