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古籍要抢救保护与传承并举
发布时间 2011-03-16 浏览 50382 次
李晓东说,少数民族典籍文献难计其数、千姿百态,散居的民间知识分子是古籍的主要传播者,如今这些人多年事已高、后继乏人。云南省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院长赵世红说,1983年有60位纳西族东巴参加民族古籍座谈会,如今这些古籍传承者已屈指可数,大多数已经离世。

  据了解,由于缺少过硬的抢救、搜集、保护手段,倒卖古籍现象有所抬头;由于保护条件不足、手段方法有限等原因,少数民族古籍在民间的遗失更为严重;古籍保护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学科建设仍处在初始阶段,缺乏科学系统的传播平台,客观上制约了民族古籍人才的培养。

  鉴于“救人、救书、救学科”任务的艰巨性,国家民委正在深入推进“十一五”规划重点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出版,目前已出版了19个民族卷,共收录古籍条目2.6万余条、1000余万字。

  在抢救少数民族古籍过程中,数字化等再生性保护手段也将起到重要作用。2010年10月,国家民委推动建设的“国家民委少数民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