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三真七假 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发布时间 2011-03-28 浏览 53973 次
“陷阱”仍不能自拔。目前市场上拍卖和交易的文物总量赝品多于真品,而绝大多数初级入门者在天桥、黑市和路边摊买文物,赝品率就更高了,不少人以为祖传的、旧的东西就值钱,也是一种误解。

  在3月10日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鉴宝大会上,一名姓黄的老伯便成为赝品的受害者。鉴宝大会一开始,他便早早地将包装在锦盒里的瓷碗拿出,请省文物鉴定站专家进行鉴定,然而,陶瓷专家许建林一个个看后无奈地摇头:“赝品,全是赝品!”据黄老伯介绍,他的收藏史已经达到20多年,家中几百件陶瓷品花费了他数十万元的积蓄。除他之外,其余许多藏家也有类似遭遇。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程家焕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著名主持人王刚的话“民间收藏九成以上是赝品”,这样的言论可能暂时无数据支撑,但七成以上是赝品却不假,“大多数藏家都交过学费,甚至包括收藏家协会的资深专家也不例外”。目前对于真正碰到喜欢的藏品,“只能先把它当假的买下来,不能当真的买,否则有90%以上会吃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