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三真七假 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发布时间 2011-03-28 浏览 53972 次

  赝品市场:从生产、伪证到流通渐成产业链

  不容置疑,当藏家们发现时,赝品都已经处于流通的市场之间,但其源头却是不折不扣的生产环节。据了解,目前赝品市场渐成气候,从生产、伪证到流通环节,无一不存在巨大的灰色链条。

  在文物大省河南,许多村庄俨然成为远近闻名的专业仿古村,许多唐三彩在这里复制出品并流通到市场。业内人士透露,唐三彩做旧的基本工序是将烧制好的陶器埋在古墓的土中一个月以上,以除去陶器的色泽和亮光,之后进行腐蚀处理,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当地一个颇为流行的故事是,有一外地客商在当地采购了一批高仿唐三彩乘飞机离开,在海关检查时竟然当成了文物遭到扣留。有关部门鉴定后居然称之为3000年前的陶器,事实上,唐三彩的历史仅为1300年左右。

  一些古玉赝品的制作也远远超出藏家们的想象。据玉石专家钱振峰介绍,古玉制作赝品主要有伪造血沁法、伪造牛毛纹法、伪造鸡骨白法等手段。比如伪造血沁,一般将仿制的玉放在火中烧成红色,再将活犬或刚死的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