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三真七假 赝品形成灰色产业链
发布时间 2011-03-28 浏览 53999 次
腹部开一个深口,趁玉器正热时放入犬腹中,然后将犬埋在地下,几年后取出,形成的红斑血沁和真的几乎一样。

  当赝品生产环节开始批量生产,它们便向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供应着这些“货源”。根据记者调查,景德镇的高仿瓷器便在悄然进入国内各个城市,在广州市内一些街道,不时可以看到一些打着“运输不便,低价甩卖”的新瓷店开张,店内陈列着一些瓷瓶、瓷画、茶具等器具。陈列的瓷器价格并不算太贵,茶具的价格在一两百元之间,一些大瓷瓶则达几千元。一位稍懂行的消费者表示,这些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粗制滥造的瓷器,“根本谈不上收藏的层次”。

  业内人士表示,赝品生产出来以后,往往来需要寻找一个“合法的身份”。部分鉴定专家为了图谋利益,进一步伪证赝品的合法性,这导致藏品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而今年的央视“3·15”也对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与鉴定程序进行曝光,“鉴定证书给钱就办,假文物骗你没商量”。据介绍,一般给予鉴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