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中国戏曲文化
发布时间 2011-07-14 浏览 68140 次
曲传授。

135.jpg

 

 


    传统文化性格的体现 由于戏曲无所不在的覆盖率和影响力,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审美趣味乃至文化性格,都受到戏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歧路灯》里多处描写了巫翠姐从戏中引申出做人道理,和丈夫谭绍闻反复争辩的场景,十分生动。例如说妇人要贤惠:巫氏自称看《芦花记·安安送米》,唱“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唱到痛处,满戏台下都是哭的”,她因而知道要善待前妻所生子:“我不看《芦花记》,这兴相公(谭前妻子)就是不能活的。”巫翠姐还曾引用戏文来指责谭绍闻不好好读书,说是“若晓得《断机教子》,你也到不了这个地位”。普通小民尤其妇女就是这样从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