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戏曲的审美精神|中国戏曲文化
发布时间 2011-07-14 浏览 66583 次
了。程式规定性并不扼杀演员的创造力,他的创造性就表现在具体情境中对于程式的灵活运用与发挥上。戏谚有云“练死了,练活了”、“钻进去,跳出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看不同的演员表演相同的戏,路数不同、风格不同、效果也不同。同是演吕布戏貂蝉,我看过姜派小生刘雪涛的吕布,以表情和做工为主,突出强调眼神,他说演吕布眼神要“利”,像两支箭似的射出来,但里面又包含着儒雅。而叶少兰的叶派吕布则主要运用翎子功来表现其自命不凡和风流轻佻,他让吕布头颈轻轻一转,带动头上长长的翎羽划过一个漂亮的弧线,羽毛末梢似有似无地扫过貂蝉的颜面,貂蝉于是形体一颤、心领神会。演员对生活和人物有着不同的体验,根据自己的表演特长和优势来活用与发挥程式,就取得不同的效果。后来看到有年轻演员演此段,体验不到位,技术不过关,弄得翎羽重重划过貂蝉的脸,羽毛都打了折,被划的演员很不好受一个劲往后躲,此时观众感到吕布哪里还有“戏”貂蝉的味道,简直就是在向貂蝉挑衅了。同一个演员,由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