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
既体验亦表现 与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相适应,戏曲演员在表演上既注重体验,也强调表现。20世纪中叶中国戏剧界广泛学习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时,有人以为戏曲不讲求体验只注重表现,这是对戏曲的误解,事实上戏曲史上有着众多演员深入体验生活的生动例子。明代颜容扮演《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开始观众看了不感动,他怀抱木雕婴儿,对着镜子反复体会练习,重新登台时,千百观众痛哭失声。颜容就是用了“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体验法来创作的。清初南京大净演员马锦与李伶唱对台戏,各演《鸣凤记》里的奸相严嵩,观众被对方夺走,马锦害臊溜走,三年后回来重新比技,马锦形神俱佳,令李伶气夺。原来马锦跑到当朝宰相顾某家里为仆三年,日夜留心观察其言谈举止,表演终于得其神韵。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曾专门标举“体验说”,他认为要想演得像人物,就要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所想所思,达到梦往神游地步后才能够设身处地。不但扮演好人要设身处地从好处为他着想,扮演坏人也要设身处地从坏处为他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