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11-07-21 浏览 53309 次
,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又摘引的《宋录》称:“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这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僧道已有尚茶之风。

    我国寺庙不仅重视茶叶,而且也是生产、宣传、和研究茶叶的中心。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茶叶,提高品质。因为寺庙都有一定的田产,和尚不参加劳动,他们有时间、有文化来讲究茶的采造、品饮艺术和写书作诗来宣传茶叶文化,所以,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之说。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民间传说,我国古今众多的名茶中,有不少最初是由寺院种植、炒制的。如四川雅安出产的“蒙山茶”,亦作“仙茶”,相传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亲手所植,因其品质优异,被列为向皇帝进贡的贡品。福建武夷山出产的“武夷岩茶”,前身叫“乌龙茶”,该茶以寺院采制的最为正宗,僧侣按不同时节采摘的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和“凤尾龙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