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保养掐丝珐琅器
发布时间 2011-07-26 浏览 50169 次
最早也是最为常见的珐琅制作工艺。其制作方法是在红铜制作的胎身上(少数御用品以黄金制胎),或焊或粘上以细如毛发的铜丝掐成的花纹轮廓,再填入珐琅彩颜料烧制打磨而成。

胎体厚重工艺精细为最佳

掐丝珐琅器由于存世最多且在收藏市场的名声也最响,近几年已日渐成为备受追捧的收藏品。收藏专家认为收藏掐丝珐琅器,以胎体厚重工艺精细为最佳。

在记者面前放着几件不同年代制作的掐丝珐琅真品,一件约30厘米高的乾隆掐丝双耳螭龙寿纹瓶,器胎可厚达1厘米以上,重量可达数公斤,需双手合力才能提得起;而清道光年间及后世制作的景泰蓝,器胎和重量都要轻巧得多,一只手便可提起。

在掐丝珐琅器的制作与演变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期。其中“景泰蓝”的成名是在明朝景泰年间,而到了乾隆年间,珐琅器纹饰则向更加稠密繁复发展,增加了双勾法表现技法,掐丝更加粗细均匀线条流畅,制作工艺更加精细成熟,再加上胎体厚重胎质优良,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与收藏价值,堪称掐丝珐琅器的断代之作。

据了解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