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涂山窑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 2011-07-27 浏览 50509 次
出白色的胎。但也有的茶盏在白胎上施紫黑色瓷衣,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强黑釉的呈色效果,也有认为是仿建窑的乌黑胎。胎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泥土胎,淘冼较好,胎质细腻;另一种为砂土胎,胎质较粗,夹杂砂粒较多。涂山窑的釉色有黑、绀黑、黑褐、青灰、白、青褐、酱黄、柿色等几种。1988年还发掘出土有内青釉外黑褐釉的双色釉碗。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考古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章中,涂山窑白瓷一般被称为“灰白色釉”或“青灰釉”瓷器。通过观察实物,作者发现它们其实就是白瓷。

涂山窑的多数产品为素面,装饰方法却很丰富。按装饰特点可以分为三类,即釉中装饰、釉下彩绘装饰和胎装饰。

釉中装饰最为普遍,在黑、褐色底釉中常闪现出免毫纹、玳瑁纹、油滴纹、鹧鸪斑纹、鳝鱼皮纹、金星纹、虹彩、辐射状菊花纹等。各种纹饰的形态与色彩变化丰富,闪现出褐、绿、黑、蓝等各色光芒,十分美丽。据重庆博物馆陈丽琼研究,这类纹饰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二次上釉:先在胎体表面施含铁量较多的底釉,然后再洒上一种含铁量小的釉料汁水,经过火焰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