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瓶的分类造型(二)
发布时间 2011-08-03 浏览 51618 次
槌瓶:瓶式之一,因似旧时洗衣用的木棒槌而得名。多为清康熙民所烧。棒锤瓶又分圆、方、软。圆棒槌又称硬棒槌,造型为盘口,直颈较短,圆折肩,筒形长腹,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器形大小不一,大者高达70厘米,小的不足10厘米。方棒槌瓶又称方瓶,器形为撇口,短颈,平肩微折,方形长腹,腹部略为上宽下窄,方形宽足,凹底施釉。软棒槌瓶特指雍正初期所烧制的一种器形,是与硬棒槌相对而言,造型不及后者挺拔。器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清光绪及民国时期对方棒槌仿造较多。然仿品胎体比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纸槌瓶:瓶式之一,因形似纸槌而得名。多见于清康熙陶瓷器皿。造型为小口,细长颈,丰肩,圆腹。

爆竹瓶:瓶式之一,因形似爆竹而得名。造型为小口,溜肩,直腹,圈足,以清康熙制品较为多见。

菊瓣瓶:瓶式之一,造型为撇口,长颈,溜肩,敛腹,圈足,下腹部浮雕一周菊花瓣为饰。为清代康熙朝独特器形之一。

柳叶瓶:一种瓶式,为清代康熙官窑独特器形之一。侈口,细颈,敛腹修长,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